-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族研究 2007年 第 3期
穆儒丐的晚年及其它
张菊玲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北京 l10081)
摘要 :著名满族作家穆儒丐的晚年生活资料缺乏而又分散.通过广泛搜集,本文对穆儒丐的晚年生活做了较为
详尽的介绍 。
关键词:穆儒丐;晚年;张卫东;北京子弟八角鼓票房;章学楷;伊增埙
中图分类号 :K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365X(2007)03--0114—05
为查询穆儒丐 1945年回北京以后 的踪迹 ,经中国传媒大学陈均博士介绍,认识了北
京 《八角鼓讯》主编张卫东先生 ,遂得以从 《八角鼓讯 》网上杂志,阅读到不少京城八角鼓界
人士珍贵的回忆文章。1998年 4月第 3期载章学楷 《赵俊亭与 “朝阳庵”子弟八角鼓票房》
一 文,其中有一段文字 ,引起我的注意:
六十多年前,赵俊亭先生与其好友桂润斋先生创办 了近代著名的 “朝阳庵”子弟八角
鼓票房 ,拢蔓儿 (名称)叫 “胜 国遗音”。
该票房是季节性过排活动,每年端午节前后开排 (开始排练活动),中秋节封排(停止
排练活动)。每周星期五下午过排,遇特殊情况时改为星期 日,由赵俊亭先生、桂润斋先生
遍邀北京五城 “八角鼓”子弟票友参加过排活动和走局演 出。(五城:东城、西城、南城、北
城、皇城。)应邀参加者大都是曲艺名家、社会名流、著名学者,如桂兰友、韩洁远、德润田、
金小 山、荣剑尘、常澍 田、汪云峰、吴图南、杨大均、齐如 山、宁裕之、傅惜华、溥叔明、姚惜
云、张子余等不下百余人。
朝阳庵是彼 时北京最大的子弟八角鼓票房,不仅人才济济 曲种丰富,而且通过排练、
走局、培养 了一批年轻人……。
当时社会各界对该票房亦很重视,……各类期刊杂志常载傅惜华、李辛午、韩季和等
先生的八角鼓理论文章,宁裕之、溥叔明等先生编写 了“岔曲”、“联珠快书”、“单弦牌子曲”
等高品位曲词。
这里,提到了宁裕之(即穆儒丐),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与北京子弟八角鼓票
房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重要资料 。另外 ,在 《八角鼓讯》第四期刊载的 “黄荣培逝世”的消
息中,提到 “如宁裕之先生写的(单弦牌子曲)《荆轲刺秦王》等作品,亦是荣培先生 (演唱曲
目)的代表作 。”也同样说明了宁裕之当年的影响。
关于北京的单弦岔曲,穆儒丐在东北当记者时,就曾屡屡在 《盛京时报》撰文介绍。这
一 ]]4 一
是因为他认为 “单弦是北方曲调中最有价值 的玩艺。”(1923年 7月 12日《盛京时报》·
《说单弦》)接着又说 “这种玩艺儿 ,纯粹是由北京发生的。”“单弦的好处,能利用各种词牌
时调,演唱一件事情 ,很觉有味,天生的有一种滑稽讽刺的性能。”所以,北京八旗风俗,喜
爱以八角鼓为娱乐,在介绍著名的八角鼓艺人随缘乐时,他说:“余生也晚,未能亲见其人 ,
而吾乡父老尤乐道此人。”“余幼时,余乡子弟多喜为八角鼓之娱乐,虽管弦之技 ,莫不精
通 ,而皆旁及武事 ,此虽八旗人之风俗 ,亦随缘乐之派头也。”(1924年 6月 25日《盛京时
报》·《志随缘乐》)。正如他所说 :“北京人士莫不嗜此,虽三尺童子 ,亦能唱一短小岔曲”,
这样 自幼酷爱的通俗文艺 ,到晚年成为了他物质与精神的唯一寄托。
对八角鼓、单弦、岔曲,穆儒丐也 曾做过专门介绍 ,1940年 4月 19日一23日《说八角
鼓与单弦》文中说 :
(一)
八角鼓创于清初。清代武功最盛,武人骑在马上,都好唱得胜歌,所谓 “鞭敲金镫响,人
唱凯旋还”是也。后来 ,天下太平,八旗子弟之有文才者 ,便依凯歌编 出一种 “岔曲”,以手鼓
节助,即今之八角鼓。
(二 )
现在通行的单弦,也叫八角鼓 ,这是 因为唱单弦时,必先唱一支岔 曲,须用鼓按节;同
时,单弦牌 曲中,也有许 多用八角鼓者,所以,又管单弦叫八角鼓。
惟有单弦,唱者弹者是一个人,自弹 自唱,一人为单,所 以才加以单弦之名,正 当名称
应叫 “牌子 曲”。
记者幼年 间,凡所见唱单弦者,都是 自弹 自唱,从无一人约伴奏者 ,单弦之难学,也在
此 。
(三 )
单弦本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能制造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的融合.pptx VIP
- 汽车热管理管路深度报告:新能源管路空间大幅提升,塑料应用高速增长.docx VIP
- 01.2021U9Cloud多组织入门培训-基础设置.pptx VIP
- 学校校长公开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校长招聘考试笔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央国企AI+数智化转型研究报告.pdf VIP
- 2025年疾控中心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道家打坐的正确方法.doc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人音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智能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docx VIP
- 2024年贵州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