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疸-08,新生儿黄疸,黄疸指数正常值,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母乳性黄疸,小儿黄疸,婴儿黄疸,溶血性黄疸,黄疸是什么,黄疸指数
主要内容 一、概述(概念、历史沿革)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辨证 五、护理 黄疸的一般护理 P151 病情观察: 生活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 情志护理: 症状护理: 1、观察黄疸的色泽变化以辨别阴阳、虚实。 2、急黄病势凶猛,及早发现险情,及时抢救。 (1)黄疸急速加深 (2)高热 (3)神昏 (4)出血? 五、护 理 (一)病情观察 (二)生活起居护理? 2、病人作息安排 ☆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注意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 ☆病室环境整洁干燥,空气新鲜。 1、病室要求及安排 病人基本卧床休息,重症者严格卧床休息,直至黄疸基本消退,方可逐步起床活动。 1、原则:以清淡素净为主,食品要细软易于 消化,少食多餐,忌油腻醇酒。 (三)饮食护理 3、如无明显水肿或腹水,可多给汤汁, 以通利小便,助湿邪由小便而出。 2、辨证饮食: (1)阳黄宜多食水果蔬菜。 (2)阴黄视脾胃情况予以血肉有情之品。 (3)急黄以静脉滴注葡萄糖为主。 * * 一、肝 (一)肝开窍于( ),在液为( ),在体合( ), 其华在( ), 在志为( ),五行属( ), 与( )互为表里。 肝 胆 病 证 (二)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2、肝主藏血 3、肝阳与肾阴要保持平衡 二、胆 贮存和排泄胆汁 黄 疸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丁富平 1、掌握黄疸的概念及其一般护理。 2、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方药。 3、了解黄疸的历代沿革 4、了解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教学要求 一、概 念 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肝胆病证。其中目黄是本病最主要特征。 历史沿革 1、黄疸之名,首见于《内经》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溽暑湿热相搏,争于左之上, 民病黄疸而为腑肿” 《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 目黄者曰黄疸。”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2、张仲景·《金匮要略》 对黄疸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作了详细的论述 “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3、《景岳全书》首先阐述了黄疸与胆腑密切相关。 4、《卫生宝鉴》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 为后世辨治黄疸病确定为基本纲领。 “湿从热化为阳黄,湿从寒化为阴黄。” “又有天行疫厉,以致发黄者,俗谓之瘟黄,杀人最急。” 5、《沈氏尊生书》认为黄疸属疫疠, 具有传染性和危险性。 范 围 本证与西医黄疸的含义相同,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等 二、病因病机 (一)湿热蕴结 (二)脾胃虚寒 (三)热毒炽盛 (四)积聚转化 19 1、外感湿热→内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蒸于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浸淫肌肤,下注膀胱→身目小便俱黄→黄疸 《河间六书》:“以湿热相搏而体发黄也。” (一)湿热蕴结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运失常→湿热内生→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浸淫肌肤→黄疸? 《景岳全书.黄疸》:“因饮食伤脾而得者,曰谷疸; 因酒后伤湿而得者,曰酒瘅。” (一)湿热蕴结 13 劳伤太过→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湿从寒化,阻滞中焦→胆汁排泄受阻→溢于肌肤→黄疸 《临证指南》:“阴黄之作,湿从寒化,脾阳不能化湿,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 (二)脾胃虚寒 13 外感湿热夹疫毒→热毒内入营血,损及肝肾,陷入心包,蒙蔽神明→急黄 (三)热毒炽盛 13 (四)积聚 积聚日久不消→瘀血阻滞胆道→胆汁外溢→黄疸 《张氏医通.杂门》:“有瘀血发黄,大便必黑, 腹胁有块或胀,……” 13 小 结 ★主要病邪:湿邪 ★基本病机:湿浊阻滞,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而发黄 ★黄疸的病理演变与脾胃阳气盛衰有关 中阳偏盛—湿从热化—湿热发黄—阳黄 中阳不足—湿从寒化—寒湿发黄—阴黄 治疗大法 祛湿利小便 《金匮要略》:“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1、临床特征: 2、发病特点: 3、病因病史: 4、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目黄为主,兼有身黄尿黄 湿邪阻滞, 胆汁外泄 临床特征 病机 皮肤萎黄无光泽,双目不黄,伴有眩晕气短心悸 气血不足, 肌肤失养 不同点 均可见皮肤发黄 相同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