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届全国农药交流会论文集 57
不同抗性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刘曼慧,刘德俊,黄青春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1ib)debery)是引起油菜发生菌核病的重要病原真菌。田问监
测表明,油菜菌核病是间隙性流行的病害,易导致防治不及时而造成油菜产量的重大损失。目前,国内外
尚缺乏优质的油菜抗病品种,油菜茵核病的防治主要是通过施用化学杀菌剂。众多文献表明,田问油菜菌
核病菌对多种药剂已产生抗性,甚至交互抗性或多抗性。油菜菌核病菌田间菌株对多菌灵敏感性表型呈多
样性,有敏感型、低抗型、高抗型、甚至超高抗型。p一微管蛋白基因198和200位氨基酸的突变可能是引
起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呈多样性的分子机理。油菜茵核病菌田间菌株还对乙霉威表现敏感型和高
抗型,尽管多茵灵和乙霉威之间存在典型的负相关交互抗性。本实验室通过室内研究,相继获得了油菜菌
核病菌多菌灵抗性的、异菌脲抗性的、TCSA抗性的等突变体。本文对这些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研究,
旨在阐明不同类型和不同抗性水平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田间防治和抗性的综合治理提
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油菜菌核病菌多菌灵抗性菌株Hml0和敏感菌株Ss01,均由本实验室长期保存。异菌脲抗性菌株ZW.6
ZW.6(Y)诱变得到的。
1.2实验试剂
异菌脲原药(95%),由江西快达公司提供。多菌灵原药(95%),由江阴农药厂生产提供,预溶于
由江苏南通农药厂提供。三唑醇原药(95%),由江苏七洲农药研究所提供。四氯水杨酰苯胺(99%纯度),
购自Acros公司。
以上药剂均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配制成浓度为10,0001.tg/ml的母液,备用。
1.3不同菌株对异菌脲和TCSA的抗药性水平测定
有不同浓度药剂的PDA培养基培养皿中,置于25。C恒温培养至48h时,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病原
菌的生长抑制率,并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各药剂的EC50值。各处理做3个重复。以不含药培养基为对照。
的平均值.各处理的平均值)/对照的平均值×100%
1.4菌丝生长速率及菌核形成的比较
菌株做3个重复。
1.5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比较
58 优秀论文
采集同一片油菜地里,大小一致,位置相同的叶子,洗净,晾干,用接种针在叶片上刺一小孔,将在
生长边缘用打孔器打取直径为6mm的菌碟,分别接种于刺伤伤口处,接种后置于20(2湿度为100%的环境
下,5天内逐日观察发病与否,并测量病斑面积,每菌株测3次重复。并且提取病斑中的各种酶进行测试。
1.6不同营养物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将不含糖的马铃薯培养基熔化,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甘露醇、蔗糖、淀粉、半乳糖、麦芽糖、果
糖、乳糖、蛋白胨和硝酸钾,制成含不同营养物质均为15%的PDA平板。从PDA培养基上培养48h菌落
营养物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每个处理做3个重复,以不加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为对照,计算菌丝生长的抑
制率(%)。
1.7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晌
直径,以确定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每个处理做3个重复,以25C条件下生长为对照,计算菌丝生长的
抑制率(%)。
1.8不同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测量菌落直径,以确定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每处理做3个重复,以没经调节的PDA培养基为对照,
计算菌丝生长的抑制率(%)。
1.9不同菌株的交互抗性
等,比较不同药剂对各菌株的毒力大小。
2结果和分析
2.1不同耐药菌株对异菌脲和TCSA的抗药性水平
表l 不同菌株对异菌脲的抗性水平
的EC50没有增加,即抗性没有增强,但是MIC大大增加了,说明诱变后菌株对TCSA的耐药性提高了。
2.2菌丝生长速率及菌核形成比较
第七届全国农药交流会论文集 59
都敏感的Ss01菌株生长速率最快。
表2不同菌株对TCSA的抗性
0
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