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科5种有毒中药炮制减毒机理研究的论文进展.pdfVIP

大戟科5种有毒中药炮制减毒机理研究的论文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张吉辉.从乌头类药材中毒谈其炮制和使用【J】.中药材,1992,15(5):27.28. 【8】周虎.大剂量使用川乌的初步探讨【J】.中成药研究,1986;8(6):20. 【9】林启寿丰编:《中草约成分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815. 【10】矢数pq郎(日).东亚乌头根的药理研究及其治疗应用之检讨【J】.FI=奉=药理学杂志,1958;5:880. 【1l】王勇,宋风瑞,刘j恚:强,等.四逆汤中脂类生物碱来源J:酯交换反应的研究【J】.中草 1-54. 药,2006,37(1):5 【12】国巾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丰编:《中药炮炙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6. 【13】王孝涛丰编:《历代中约炮制法汇典》,(现代部分)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8. 【14】《中困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上业出版社,2010:36. [15】罗霄,彭善贵,文永盛,等.HPLC测定制川乌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J】.华西药学 1 杂志,200,25(4):472-473. 【16】朱俊访,李申亚,沈志滨.HPLC法测定不H地区制J|I鸟中新乌头碱、次鸟头碱及鸟头碱的含 量【J】.食品与药品,2008,l 0(09):44-46. 【17】李飞,郭欣欣,侯思源,等.鸟头按密度分档炮制后的质量分析fJ】.巾药材,1996,19(II):562.563. 【18】邓广海,林华.川I|鸟高压蒸制工艺优选【J】.中圈实验方剂学,20ll,17(2):21—24. 【19】李飞,张世臣,杨蕾,等.浸泡时间、加热方式对川鸟饮片质量的影响【J】.北京巾医药大学学 报,1995,18(3):58—59. 【20】李飞,张世臣,杨蕾,等.正交设计法优选乌头炮制工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1998,21(J):38—39. 【2l】张荣,方庆.川乌加压炮制对鸟头类牛物碱含量的影响研究【J】巾医药学刊,2003,23(1):156.158. 【22】李学林,陶继阳.川乌不J司煎煮时间总生物碱与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对比【J】.巾固药 1 l00. 房.200,2 1(43).4099-4 【23】谢新年,张振凌,沈海涛.制川鸟不I司饮片质量比较研究【J】.时珍困医国 724一l725. 药,2009,17(9):1 【24】梁泽华,尹丽娜,杨燕,等.不I卅炮制方法对川乌双酯型qt物碱含量的影响fJ】.中困现代应用 1. 杂志.2009,26(4):288.29 【25】张的风,朱小华.川鸟炮制上艺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3(3):133. 大戟科5种有毒中药炮制减毒机理研究进展 张超1,王英姿2‘ (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凉100102) 摘要 本文对近年)k狼毒、甘遂、京大戟、巴豆、千金子5味毒性中药的炮制减毒原理 研究情况作一概述,发现大戟科有毒中药炮制机理及其科学内涵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还足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应在其药理、毒理研究及相应的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之上,进 行全面研究,揭示炮制解毒、减毒机理。 关键词大戟科;中药炮制:减毒机理:综述 ..528.. 大戟科(Euphorbiaceae)为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中的大科,其作药用的历史很早, 《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大戟、甘遂、巴豆、狼毒、泽漆等药物的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作用较确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lO余种,并揭示了大戟科药用植物之间 内在相联系的特征。至清代,大戟类药物发展到了25种以上,以清代《植物名实图考》和 《牛草药性备要》收载最多。近几十年来,通过药物资源普查和对民间草药验方的挖掘整 理,大戟科药用植物已发展成种类较多的科属。据《新华本草纲要》记载,本科作为药用 的植物自.36属,134种。《中华人民共和Iq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了千金子、飞扬草、 巴再、甘遂、龙胂J叶、地锦草、余甘‘了、京大戟、狼毒、蓖麻予等lO种大戟科中药。 大戟科中药多具自.泻水逐饮、破积杀虫的作用,治疗水肿胀满、血吸虫病、肝硬化、结 核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