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区边境城镇空间的历史特色研究①
焦永利王炎松
提要:国内对于西藏地区城市空间的相关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建筑和单个城镇层面。本文将藏区边境城
镇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界定其范围、梳理其结构。进而探讨藏区边境城镇空间的历史特色、变迁机制、影响
因素.并初步总结中外文化交流对藏区边境城镇空间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藏区边境城镇、空问、历史特色
2006年暑期,笔者有幸参]30-r由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组织的“中国轮廓——国家边境建筑与城
镇”科考活动,实地考察了怒江、澜沧江峡谷及西藏边境地区的系列城镇,所获颇多。后又参阅前人相
关文献,相与印映,撰成此文。现作抛砖引玉,希望唤起学术界对神奇高原边境地区的研究兴趣。
国内对于西藏地区城市空间的相关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建筑和单个城镇层面。建筑研究方面的代表
著作如宿自老先生的《藏传佛教寺院考古》,杨嘉铭、赵-II,愚、杨环合著的《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陈
Larsen及挪威人Amund
耀东著的《中国藏族建筑》等;城镇研究方面的代表文献如丹麦人Knud
的论文《藏区中心城市的演变及格局研究》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西藏地区的城镇化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代表文献如李涛著《走出香巴
拉——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乡村城镇化研究》,傅小锋的论文《青藏高原城镇化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和夏保林等人的论文《西藏城镇发展环境分析》等。这些文献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分析西藏城镇化发
展的自然、人文、政策因素及其动力机制,并对西藏城镇体系的现状、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概括。
上述文献一方面集中于对单个城市及建筑的研究,对城镇体系关注较少;一方面研究成果多停留在
对城镇体系现状的描述与总结的层面上,对藏区城镇体系本身的独特历史结构着墨不多。总体上看,将
藏区边境城镇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历史空间特色、中外文化交流影响的研究文献在笔者查阅范围
内并未发现。
一、藏区边境城镇的界定与结构
1.城镇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镇群体通过多种联系形式形成等级
层次与分工职能,从而结成的一个不断生长变动的城镇系统。根据这一内涵,城镇体系具有完整性、联
系性、层次性、变动性等特征,而联系性乃是其中的本质特点。原因是城镇必先关联方能结成群体、分
出层次、互动发展。这“联系性”的内涵亦十分丰富,简单讲,包含物质性联系及精神性联系,物质性
联系即我们平日所讲的各种“流”,主要包括交通、经贸、产业等,而精神性联系则包括诸如文化向心
力、社会关系(如亲属等)、宗教吸引力等。由于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对于藏区的城镇体系而言,
精神性联系的力量往往大过普通人的想象。本文所分析之历史空间特色是指藏区受现代化因素影响较
少、尚处于自发发展时期的城镇空间特色。
①“中国轮廓’2006国家边境建筑与城镇科学考察”部分成果。
2.藏区边境城镇体系的界定
本文研究边境城镇的历史空间结构,因国家边境会随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动,此为界定边境范围的一
大难点。关于这一点,谭其骧先生在其论文《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中有过精彩阐述,可以用
来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历史上的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国和中原王朝是不同概念。凡是中华民族大
家庭任何一员在历史上建立的政权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其所辖和活动的范围都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土W。
所以,藏区边境的变动也就是历史上各个时期藏族政权及其割据势力所及范围的波动,因而历史上中原
王朝与藏族政权、藏族政权与南诏大理政权等的交界将不作为国家边境概念纳入本文考察范围。从总体
上来看,藏区边境的范围在历史上仍是相对稳定的,本文认为这一范围是西起西藏的阿里地区、北以冈
底斯山为界、南部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东至横断山脉这样一个条形区域,南与印度、缅甸、尼泊尔等
国相邻。这一范围内的城镇是本研究的总体视野。
由于地理、气候条件限制,历史上这一地域内交通不便、气候高寒,导致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建设
水平落后。城镇系统虽然长时期处于较为稳定的地域范围之内,但却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变迁巨大,直至
目前集聚和辐射能力依旧较弱,没能形成完整的等级序列和网络结构。但是综合考虑藏区独特的历史、
人文因素,其强大的宗教、精神整合能力促使城镇具有较大的空间同质性与系统性:边境的独特区位又
构成中外文化交流渗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版) GB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docx VIP
- (2025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
- 小学课程表word模板可编辑a4纸打印.docx VIP
- 栽培小能手.ppt VIP
- 2025年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认证通用基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 14.2+血管与心脏+第2课时(教学课件)生物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MSDSFORsilicondioxide白碳黑英文安全技术说明书.pdf VIP
- 15J401 钢梯-标准图集.docx VIP
- 药剂学(第9版)ER 9-1 第九章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课件).pptx VIP
-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