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的研究现状和展望.pdfVIP

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的研究现状和展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丽鸳,成浩,周健,陆文渊,王贤波,朱文娴 伸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 茶氨酸是茶树中特有的一种氨基酸,具有降低血压、抵消由咖啡碱引起的兴奋、保 护神经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等行业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1】。目前已经 进行过探索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从茶叶中提取、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和植物细胞培养等。 化学合成茶氨酸工艺复杂,而且存在有毒物质残留问题;而组织培养法合成茶氨酸周期 长、生产成本高,还不能进行工业化生产。另外,由于茶氨酸在自然条件下含量少,提 取制备茶氨酸成本高。因此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茶氨酸是合成制备茶氨酸比较有前途的 研究方向。课题组在浙江省科技计划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本级项目的支持下开展茶氨酸 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本文分四个方面,将本项目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质粒稳定性研究 1.1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目前已经发现的可以催化茶氨酸合成的酶主要有3种:茶氨酸合成酶(Theanine synthetase,EC 胺酶(L.Glutaminase,EC 3.5.1.2)【4.5】。其中,茶氨酸合成酶是茶叶中的生物合成酶, 但一直未能将其基因克隆出来;其它两种酶来自微生物,比较方便进行利用。 为了获得具有高茶氨酸生物合成能力的大肠杆菌菌株,我们分别将来自于大肠杆菌 粒转化到E.coli moFLIPTG,32C诱导表达,湿菌体的酶活达到2.0 工程菌株经0.05 U/g,大约是出发 菌株E.coli 表达。工程菌催化L.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产量达到29.40g/L,L.Gin 的转化率为48.22%,其催化L.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能力比出发菌株 E.coli DH5u提高了100多倍。 mmol/LIPTG,28℃诱导表达,湿菌体的酶活达到41.79 pET-GS工程菌株经0.1 U/mg BL21的126.64倍。工程菌催化L.谷氨酸钠和盐酸乙胺反 prot,大约是出发菌株E.coli 茶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应生成茶氨酸的产量达到6.2g/L,其催化L.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能 力较出发菌株E.coli BL21有显著提高。 1.2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株质粒稳定性研究 基因工程菌的质粒不稳定现象在生产实践中普遍存在,它会导致基因工程菌的应用 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质粒稳定性的高低,还对基因工程菌发酵的产物收率有很大影响, 同时也是实验室中的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的关键问题。 我们对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重组质粒pET-GGT的结构稳定性和分裂稳定性 进行了研究【7】。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氨苄青霉素选择压力下.连续传代100代 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但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连续 传代20代后开始出现质粒丢失的细胞,连续传代100代后18%的细胞含有正常质粒, 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分裂不稳定性。该基因工程菌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条件下的整个发 酵过程中,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和分裂稳定性(见图1)。因此,为了保证该基因工 程菌的正常生长及表达,在保藏、传代及发酵过程中必须添加Amp来控制其重组质粒 的稳定性。该基因工程菌在质粒稳定性方面可以进一步应用于扩大生产,满足工业化生 产的要求。 0 O 0 O 0 O ^事v爵隶妞g霉最翟烬缸 M詈州.10q皇,口叫暑∞时一厶uo——墨ukoAv 啪m∞巯:30粕oD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