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增强心肌收缩力药物 1、强心苷类 洋地黄毒苷 地高辛 去乙酰毛花苷 毒毛花苷K 2.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 药物 (1).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 米力农 (2).β-受体激动剂 :多巴酚丁氨 (二)减负药 1. 利尿药:噻嗪类、 螺内酯、 呋塞米 2. 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 肼曲嗪、 硝普钠、 哌唑嗪 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负荷药抗心力衰竭疗效概况 长期以来,心衰的治疗一直是从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负荷着手。上世纪70-80年代,有很多临床实验应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 药物和血管扩张剂,然而,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这些药物在初期,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长期应用却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某些实验还使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率增加。 心力衰竭治疗概念的转变(一) 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早期开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内科针对心肌重塑机制的治疗方法,可延缓或防止心肌重塑的发展,对心肌有长期的生物学效应,虽然在治疗的早期,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不明显,甚至恶化。例如ACE-I和?受体阻滞剂,但目前已有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试验资料证明,这类药可以防止心肌重塑的发展并降低死亡率。 心力衰竭治疗概念的转变(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已认识到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心肌重构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的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肌重量增加、心室容量增加和心室形状的改变(横径增加呈球型)。 (1.3)卡维地洛前瞻性随机累计生存率(COPERNICUS)试验 入选2289例,LVEF≤25%(平均19.8%)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三级或四a级),平均63岁。入选时正在服用利尿剂和ACEI 卡维地洛组:1156例 安慰剂组:1133例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在中医学文献中,虽无心力衰竭之病名,但是类似心力衰竭的一些症候,在一些古代医书中早已有详细的记载。如左心衰竭出现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泡沫样痰、紫绀等症状。 一般认为上述症状系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所至。 近代中医对心衰的辨证论治 1.心阳气虚证:心悸怔仲,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头晕目眩,神疲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补阳益气。代表方:五味子汤、圣愈汤、保元汤等加减。 2.心肾阳虚证:心悸,面色恍白,肢冷,口唇青紫,或见腰膝酸软,舌质嫩,苔薄白,脉细弱而数。温补心肾。代表方:参附汤、金匮肾气丸等加减。 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概况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平均存活时间在男性为1.7年,女性为3.2年。5年存活率在男性为25%,女性为38%。 治疗心衰的单味中药、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研究及作用机理 1.强心作用 (1)强心苷类:黄花夹竹桃、万年青、羊角拗、铃兰、葶苈子、福寿草等。强心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a+- K+-ATP酶活性。 (2)非强心苷类 附子:善治心衰亡阳证, 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强心成分消旋去甲乌药碱 为β 受体部分激动剂。强心作用与兴奋β 受体有关。 川乌、细辛、枳实、青皮 等。 2.利尿作用: 葶苈子:可使肾血流量增加和起到利尿的作用。 茯苓、泽泻、车前子:均能利尿减轻心脏负荷。 黄芪利尿有利于减轻心脏负担,消除心衰患者的水肿。 3.扩血管 、改善血液流变学 川芎、川芎嗪:能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和血管阻力作用,可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及后负荷。 丹参、丹酚酸B 4.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丹参、丹酚酸B、丹参酮ⅡA :拮抗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作用,减少AngⅡ的生成,可逆转由AngⅡ引起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I,Ⅲ型胶原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中药抗心衰研究需要加强的环节 客观评价某些方药短期效应的真实价值。 加强长期大样本长期用药的追踪研究。 注重对中药类“生物学治疗”效应药效学作用的检测、研究。 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室肥厚、心衰模型 原理:心肌梗死后,缺血部位的心肌坏死,非缺血区心室肌由于心室内压提高,室壁牵张力增加,同时心肌局部和循环血液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以及心脏交感张力提高等促进了心室肥厚的发生。 ? 压力超负荷性左室肥厚 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方法 2 . 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模型 儿茶酚胺诱导的心室肥厚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