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8·针灸文献研究思路创新与学科发展学术研讨
经络学说研究的新发现及其对生命科学的启迪①
黄龙祥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摘要】通过“足厥阴脉”这一典型实例的剖析,揭示出“经脉”概念及经络学说形成与演变的具体
过程,从而对于经络学说的正确理解与评价以及对于经络学说不同成分的解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经络学说;足厥阴经脉;足厥阴络脉;史学研究
1问题的提出与突破
要正确理解并科学评价经络学说,首先要考察该学说产生的历史过程,这是一个极其困难而
又无法回避的学术难题,本文以史料较为完整、可靠的“足厥阴脉”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关于足厥阴经脉“是动”病,人们熟知的传世本《灵枢·经脉》的记载如下:
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癀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对于这段文字,我早已论证它是关于某种病或证的脉诊病候,也就是说它是一组关于某种特
定病或证典型临床表现的描述【l】。可是,直接导致古人形成“足厥阴脉”概念的这组症候究竟描述
的是什么病或证?一直没有获得明确的答案,也就是说始终没能破解足厥阴“是动”病的原始意
,
义。 。. .
后来我在研究其他课题时忽然得到启发,很快获得了重要发现:足厥阴“是动”病是对汉以
前文献所记载的疝气之一“癀疝”典型症状及重症的描述。
汉以前文献中,“疝”原本泛指腹部急性肿痛。《说文》:“疝,腹痛也”;《诸病源候论》卷二
十:“疝者,痛也。或少腹痛,不得大小便;或手足厥冷,绕脐痛,自汗出;或冷气逆上抢心腹,
令心痛;或里急而腹痛。此诸侯非一,故云诸疝也”[21。阴肿下坠日“癀”,后来文献中每“癀疝”
连称,或称“阴疝”,以别于单纯腹部肿痛的“疝气”,《肘后方·治卒阴肿痛癞卵方第四十二》卷
五:“阴丸卒缩入腹,急痛欲死,名阴疝”【3】。而宋以后医籍中所述之“疝气”多特指“阴疝”。宋
代官修医学全书《圣济总录·阴疝门》卷九十四:‘《黄帝针经》日足厥阴之脉,环阴器,抵少腹,
是动则病丈夫癀疝,即阴疝也”【4】。。‘,
通过对《黄帝内经》、汉代针灸经典《明堂经》[51及古代病案的系统考察,.得知阴疝的基本症
状为:前阴肿痛牵引少腹、腰痛(俯而不仰;或腰痛引少腹、前阴、膝股内廉痛;或少腹肿痛,
上引嗌,下引前阴,后引腰痛),并可伴有“口干”(嗌干)、“面暗不泽”(面疵)之症。不难看出,
不管阴疝病的临床症状多复杂,其共同的发病部位特点是前阴、少腹及腰部,有时牵涉到咽部及
下肢内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阴疝腰痛的特征是“能俯不能仰”,而前引《灵枢·经脉》关于足厥阴脉
“是动”病却作“不可以俯仰”,这是传世本《灵枢·经脉》传抄失误所致,当据两种出土的汉以
前经脉文献正之:
是动则病丈夫则癞疝,妇人则少腹肿。腰痛不可以仰。甚则嗌干,面疵(马王堆出土汉代
帛书《阴阳十一脉趴张家山出土汉简《脉书》)
结合《素问·脉解》及《明堂经》相关文字,足证两种出土文献的文字及病症排列次序正确。
至此,我们可以判定:足厥阴脉“是动”病所描述的是阴疝的症状——包括常见症及重症。
① “九五”攀登预选项目资助课题(No.95.预.4-42)
论文汇编一研究思路与方法·29·
2厥阴脉与阴疝
2.1厥阴脉候与阴疝
前面的考证表明,《灵枢·经脉》所载之足厥阴脉“是动”病是关于阴疝症状的概括,那么《内
经》其他篇关于足厥阴脉病候是否也反映出相同的信息——关于阴疝症状的描述呢?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腑内热(《素问·厥
论》)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
(《素问·热论》)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素问·四时刺逆
从》)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刺足厥阴(《素问-刺疟》)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素问·刺腰痛》)
足厥阴之别,名日蠡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共体育课》课程健美选项教学大纲.pdf VIP
- 新教材牛津译林版必修第一册全册各单元重点语法总结.pdf VIP
- 公共体育课课程排舞选项教学大纲.pdf VIP
- 不发火施工方案.pdf VIP
-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语法知识讲解和练习(2025秋).doc VIP
- 新教材高中物理 期末综合检测(A、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df VIP
- 2025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Home Sweet课文讲解学案.docx VIP
- 2024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2024新化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期末把关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