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电动修复技术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pdfVIP

强化电动修复技术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强化电动修复技术处理重金属污染 土壤的研究 路平,冯启言 1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 2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徐州、221116 电动修复技术是指: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电迁移、电渗析和电泳等方式去除土壤和 地下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l91。土壤pH值是影响电动修复的主要因素[21。电极反应在阴、阳 极分别产生大量的OH‘和H+,使电极附近的pH值分别上升和下降,产生的OH‘和H+如果 不加以限制,将在电场作用下向另一端电极移动,直到两者相遇且中和,在相遇的地点产生 pH突变,造成向阴极迁移的重金属离子在该处土壤中沉淀下来,这一现象称为聚焦效应 (FocusingEffect),是电动修复的技术瓶颈【34】。如何控制土壤的pH值,成为电动修复技术的 研究重点。 重金属铬和镉常见于电镀污染场地,是土壤中危害较大的污染物。Cd化合物通常带负 常带正电,Cr(VO化合物通常带负电,它们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由于铬以两种价态存在, pH值对铬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影响更为复杂。除受“聚焦效应”影响外,阳极区附近的酸 性土壤,会吸附大量的Cr(VI)化合物,而降低电动修复效率【5】。国内外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 研究。例如,用酸控制阴极pH值、添加络合剂增加金属溶解量、用离子交换膜调节pH值 掣¨Ⅲ,这些改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重金属的去除率,但存在着二次污染,运行费 用较高,操作复杂等弊端。鲜有利用改变电极方向强化电动修复的报道,Pazos[…等将pH 指示剂置于锰污染土壤中,根据指示剂颜色变化情况,交换电极方向。但实际操作中难以在 土壤断面中添加pH指示剂,并观测其颜色变化。 因此,提出固定交换频率的交换电极法强化电动修复技术。该法是以固定频率交换电 极方向,将上一个过程中的阴阳极互换,即发生产酸反应的阳极变为产碱反应的阴极(阴极 同理),使土壤pH值始终保持在中性至弱酸范围。本文以固定电极方向的电动修复为对照, 探讨了交换电极法对铬和镉的去除效率、土壤pH值和电流密度的变化。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土壤室和电极池,二者相连且可拆卸,之间用滤纸和多孔有机玻璃板 相隔。土壤室尺寸为9-3cm(O)·15cm。石墨电极置于电极池内,电极尺寸为L*H*W _2·13+10cm。土壤室上方有5个取样口,直径均为lcm。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从电极池上 方的排气孔排出。土壤采自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南湖校区,分别配置成铬污染浓度为 500mg/kg和镉污染浓度为200mg/kg的两种实验土壤。交换电极实验中,更换电极方向时, 同时更换新的工作液,废液收集到特定的容器。实验结束时,测定工作液中总铬和总镉。按 照与初始阳极的标准距离将土壤均分为5个区,以Sl~S5命名。测定各区pH值、镉含量以及 六价铬和总铬含量。 以铬为研究对象、交换电极频率为2d进行实验。运行3h内电流密度从0.19mA/cm2增 加到0.58mA/cffl2,然后逐渐下降到0.27 mA/glll2;第一次更换电极方向后(运行48h),电流 密度再一次增大,值为O.86mA/cm2,然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3mA/cm2左右:第二次更换 电极方向后(运行96h),电流密度从0.32mA/cm2增加到0.69mA/cm2,后下降并稳定在0.28 作者简介:路平(1983-), 女,博士研究生,环境科学专业,E-mail:lupingcumt@126.calm .481· 200 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一,I。 ⑧溯 2008DoctoralForumofChina mA/cm2左右;第三次交换电极方向后电流变化趋势与前两次相似,实验结束时,电流密度 为0.26mA/cm2。运行8d中,最低电流密度在0.30mA/cm2左右,远大于固定电极方向运行 模式下的最小值0001mA/cm2。与固定电极方向运行模式下土壤pH值相比,运行8d,Sl处 低,为6.2(固定电极模式下S5处pH值为11)。交换电极方向后,土壤pH值在5.6~7.4范围 内。 在传统固定电极方向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