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古典悲剧中暴力美学的比较研究——以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为例.pdfVIP

中法古典悲剧中暴力美学的比较研究——以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法古典悲剧中暴力美学的比较研究——以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为例.pdf

法 圆研究(EtudesFranfaises1 3。trim.2014 中法古典悲剧中暴力美学的比较研究 — — 以纪君祥的 《赵氏孤儿》和伏尔泰的 《中国孤儿》为例 唐 果 【摘要】在古典悲剧研究中,戏剧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因素。 基于所有的戏剧文 本都是建立在观众的视觉感官上,光影交织的 “戏剧效果”则是实现剧本到舞台转化的有 效元素 。 此研究通过对中国古典悲剧 《赵 氏孤儿》 (十三世纪,纪君祥著)和法 国古典 悲剧 《中国孤儿》 (十八世纪,伏尔泰著)中暴力场景的对比学习,展现 “暴力”所带来 的艺术效果,从而总结出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美学观念.换而言之,此研究意在阐明中 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礼仪规则,各 自暴力的表现方式,以及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心理状态的 差异 。 【关键词】古典悲剧 《赵 氏孤儿》 《中国孤儿》 暴力 美学 戏剧张力 表现方式 [R6sum6]L’effetdramatiqueestunfacteurimportantdansr6tudedelatragddieclassique. I1rendlestextesalasc6ne,parcequetouttextedethd~treconstruitel2effet,dartssondcriture meme.1apr6sencevirtuelledu spectateur.Cepr6senttravail6tudielessc6nesviolentesdans deuxpi~ces:unepi6cechinoisenomm6elOrphelindelamaisonde Tchao,6criteau 136me si6cleparJijunXiangetunepi6cefran?aisenomm6elOrphelinde laChine6criteall dix—huiti+mesi6cleparVoltaire.A traversnosdtudescomparatives,nousessayonsdemontrer lesdiff6rentesesth6tiquesdelaviolencedartscestragddiesfrangaiseetchinoise,cest—a—dire,la conjoncturedramaturgique,lamani6redelamanifestationdelaviolenceetl’dtatdespritdu spectateur. 早在十三世纪的中国,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创造 了中国悲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赵 氏孤 儿》。 此剧本于十八世纪通过传教士马神父的法语翻译版本流传到欧洲,引起众多西方 作家的改写 ,其中最著名的改写版本为伏尔泰的 《中国孤儿》。通过对 《赵孤》和 《中 孤》的对比研究 ,我们发现两剧本的戏剧张力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迄今为止,与 《赵 氏孤儿》和 《中国孤儿》相关的文献倾向于比较两剧本的情节结构或道德思想,鲜有学者 考虑到由暴力场面所引起的戏剧效果问题,目前还没有学者通过伏尔泰对 《赵孤》的改写 来观察出伏式暴力美学形成的轨迹。法国学者玛丽 一克洛德 ·休伯特强调 “ : 家 的s作都是为虚拟在场 的观众而服务的 (Marie.ClaudeHubert,2006:P.6 , 暴 一直 都是中西戏剧家推崇的永恒戏剧元素。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 《赵 氏孤儿》 和 《中国孤儿》采取不同的暴力渲染方式,制造 了不同的剧场效果。纪君祥简单直接的暴 力美学明显违背了法国作家伏尔泰的创作逻辑。1781年的法 国报刊 《秘密 日志》准确的描 述 出十八世纪法 国观众对 《赵孤》的印象: “赵 氏孤儿中的人物和事件缺乏悲剧尊严 ” (M6moiressecrets,1781: P.161)。因此,为了迎合法 国古典悲剧法则,为了不惊吓到 法 国观众,伏尔泰在改写 《孤儿》时刻意远离了流血场面,描绘了一个没有酷刑和杀戮的 。梅达斯奥其奥: 《中国孤儿》,意大利,1752年;伏尔泰: 《中国孤儿》,法国,1755年;墨菲: 《中 国孤儿》,英国,1759年;歌德: 艾《尔贝罗》,德国,1781年。 。这里需要指出伏尔泰丝毫不懂中文,他的改写是基于马神父的法译版本上,所以此文选用的两个对 比版本是 1731年 由马神父翻译的 《赵 氏孤儿》和 1755年伏尔泰的 《

文档评论(0)

gr4d52fg46fr3d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