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窦炎分析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五官学科 常林 鼻窦解剖特点 窦口小 与鼻腔粘膜连续 各窦口毗邻 各鼻窦特点 新名称 鼻-鼻窦炎 背 景 资料显示,鼻窦炎是影响人们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我国目前还无权威统计资料。在美国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受累;每年诊断的患者达3100万。我国西医教科书将其列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三炎一聋”的范畴。说明本病的发病率是相当高的。 鼻-鼻窦炎的概念 鼻-鼻窦炎是以鼻腔和鼻窦黏膜炎症为特征的一组病症。 由于鼻窦炎常继发于鼻炎,很少有不伴发鼻炎的情况,因此,目前欧美及我国新的鼻窦炎治疗指南中使用“鼻-鼻窦炎” 这一概念取代“鼻窦炎”一词。 鼻-鼻窦炎分类 鼻-鼻窦炎按照病程长短分为: 急性鼻-鼻窦炎 <4周 亚急性鼻-鼻窦炎 4-12周 慢性鼻-鼻窦炎 >12周 一、急性鼻窦炎概述 急性鼻窦炎 鼻窦粘膜:急性卡他性炎症 急性化脓性炎症 累及:骨质 周围组织 邻近器官 常见病 多发于青少年 属于中医“鼻渊”实证范畴。 二、病因病理 全身病因 疲劳 受寒 营养不良 维生素缺乏 卫生差 特应性体质 局部病因 鼻腔疾病 病因 全身病因 疲劳 受寒 营养不良 维生素缺乏 卫生差 局部病因 鼻腔疾病 邻近病灶 病理 卡他期 贫血→血管扩张→水肿→细胞浸润 化脓期 坏死→脱落→小血管出血→化脓 扩散 骨髓炎、眶内并发症、颅内并发症 中医认为: 本病的发生,病因主要有过度疲劳,起居不慎,风热侵袭或风寒化热,在病理上导致肺经风热、胆腑郁热或脾胃湿热,循经上犯,薰蒸窦窍。因此,病因病理分为三个方面: 风热侵袭,上犯窦窍 胆腑郁热,上灼窦窍(讲义为胃腑郁热) 脾胃湿热,薰蒸窦窍 三、临床表现 常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 全身症状 畏寒 发热 食欲减退 周身不适 呕吐 腹泻 咳嗽 局部症状 鼻塞:持续性、伴嗅觉减退 脓涕:大量,粘脓性 头痛:部位性、时间性 检查 局部红肿压痛 检查 鼻腔检查 鼻黏膜充血(中鼻甲明显) 中鼻道及嗅裂处有大量积脓 检查 X线检查:鼻窦阴影密度高,黏膜肿胀,窦腔变小,液平面。 上颌窦穿刺: 冲出脓性分泌物。 四、诊断 1.急性鼻炎过程中全身及局部症状↑ 2.鼻塞、多脓涕、头痛 3.鼻粘膜红肿,鼻道有脓引流 4.X线证实 五、并发症 眶内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 并发症 眶内并发症: 眶内炎性水肿 眶内蜂窝织炎 眶壁骨膜下脓肿 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 硬膜外脓肿 硬膜下脓肿 脑膜炎 脑脓肿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六、治疗 (一)西医治疗 原则 根除病因 保证引流通畅 控制感染 预防并发症 一般治疗 抗炎治疗 体位引流 物理治疗 上颌窦穿刺 (一)西医治疗 1.一般处理:多饮水,清淡饮食,注意休息。头痛剧烈时可给予镇痛剂。 2.药物治疗: (1)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以磺胺类及β-内酰胺类药物为主。病情严重时应静脉给药。对急性患者,应坚持选用敏感抗炎药物并给以足量治疗。 (一)西医治疗 (2)鼻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 (3)应用鼻减充血剂:盐酸羟甲唑啉滴剂 3.引流窦腔脓液: (一)西医治疗 窦腔冲洗引流:可采取上颌窦穿刺冲洗术,额窦环钻术直接引流出窦腔脓液。— 上颌窦穿刺 部位:距下甲前端1.5cm 方向:外眦 并发症 面颊皮下气肿、感染 眶内皮下气肿、感染 翼腭窝感染 气栓 (一)西医治疗 物理治疗:局部热敷,短波透热、红外线等理疗措施,促使炎症消退。 (二)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思路 本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浊涕、头痛、嗅觉下降,其原因多为实邪闭阻鼻窍所致,病久则可兼有体虚而为虚实夹杂之证,本病纯粹表现为虚证者极为少见。 实邪者,或为外邪(风热之邪),或为胆腑郁热,或为肺经郁热,或为脾胃湿热,应详加辨别。风热之邪外袭,近期多有外感病史;胆腑郁热者,多伴有口苦,咽干,目眩,性情急躁,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等;肺经郁火,可伴有咳嗽,痰少而黄稠,咽痛,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脉数等;脾胃湿热者,可伴有胸脘痞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兼有体虚者,以肺虚、脾虚为多,肺虚者多伴有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等;小儿脾常不足,因此常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致湿浊困阻鼻窍而患本病。 抓住以上要点,辨明疾病的寒、热、虚、实,病位归于何脏何腑,便可正确处方、用药。 (二)中医辨证论治 临床用药思路 1.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肺气壅遏,邪闭鼻窍,水道不调,湿阻气机,导致鼻塞、涕多,头痛,因此在辨证选方用药的同时,一应注意灵活运用宣肺通窍法,如各型均可选加苍耳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