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ppt
(二十六) 上古音简说 主讲教师 孙永选 2.古无舌上音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 舌头音:端透定泥 舌上音:知彻澄娘 材料之一:形声字 店玷(端)占声(知) 笃(端)竹声(知) 堆(端)隹声(知声) 笞(彻)台声(透) 材料之二:汉儒音读 《说文》:“冲,读若动。” 冲(澄母字)动(定母字) 材料之三: 早期反切注音 桩,都江切。贮,丁吕切。 五、上古的声调问题 1.考察上古声调的材料 诗经押韵情况与中古基本一致。如:《伐檀》一诗共有三章,第一章韵字“檀、干、涟、廛、貆、餐”都是中古的平声字。第二章韵字“辐、侧、直、亿、特、食”都是中古的入声字。第三章韵字“轮、漘、沦、囷、鹑、飧”都是中古的平声字。 也有四声混押的情况,去声字与入声字混押,上声字与平声字混押,平声去声混押,等等。有人据此提出各种看法。 段玉裁提出上古无去声。 江有诰提出上古有四声。 黄侃主张古有平、入二声。王力主张古有平入二声,但各分长短,并解释上古到中古的声调演变情况:长平为平,短平后变为上,长入后变为去,短入为入。 2.研究声调的材料认识问题 四声通押现象是汉语诗歌的普遍现象(格律诗不反映口语)。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鸦家涯:平声。马:上声。下:去声) 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岸炭叹:去声。山关:平声)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聚:上声。怒路处:去声。都蹰:平声。土苦:上声) 显然,不能据此得出元代汉语无去声或无上声的结论。 我们倾向于认为:古有四声,与后代的四声基本一致。 六、古音知识对于读古书和学习语言文字的用途 1.欣赏古代诗歌 诗经的押韵字今音已不押韵,按照古音来读是和谐押韵的。 2.识读通假字 罢:通“疲”。二字双声叠韵,上古同属並母歌部。 填:通“镇”。二字上古真部叠韵。声母方面,“填”属舌头音,“镇”属舌上音。(古无舌上音) 3.理解同源词 “背”与“负”同源。(背,声母为双唇音。负,声母为唇齿音。古无轻唇音。韵部职之对转) 4.理解形声字 工江杠红讧虹(声母为牙喉音,韵部为东部)。 皮陂披坡破颇波玻跛彼(声母为唇音,韵部为歌部)。 * * 一、汉语语音史的分期 1.上古音 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楚辞等文献材料反映出来的语音为代表。 上古音是清代以来的学者们根据上古文献材料研究出来的。 2.中古音 魏晋至宋代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 3.近古音 元明清时代的语音,以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音系为代表。 4.现代音 现代普通话语音。以现代北京音系为代表。 二、上古韵部的研究 1. 研究材料和方法之一:系联押韵字 顾炎武著《音学五书》(《音论》《诗本音》《易音》 《唐韵正》《古音表》)。在《古音表》中分古韵为十部。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诗经·召南·羔羊》一章)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一章) 顾炎武推定,《诗经》时代“皮仪为紽蛇何珈佗河宜”等字同韵。这些字都属于后人命名的古韵歌部。 2.研究材料和方法之二:谐声偏旁归类 段玉裁首创古韵谐声表。 段玉裁认为,声符相同的字古代属于同一韵部。提出“同声必同部”的归字方法。例如: 皮声: 皮 披 疲 陂 波 跛 玻 菠 破 坡 颇 婆 彼 被 者声:者 赭 猪 诸 著 煮 渚 箸 楮 褚 堵 睹 赌 都 嘟 “仪”是歌部字,声符“义”。可以推定,“义、蚁、议”也是歌部字。 義(义):声符是“我”。可以进一步推定,“俄、峨、娥、蛾、饿、鹅、硪、莪”也是歌部字。 段玉裁《六书音韵表》分古韵十七部。 3.其他学者的古韵研究 江 永:《古韵标准》,十三部。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首创阴阳入三声分立) 孔广森:《诗声类》,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 王 力:《汉语语音史》,诗经时代二十九部,楚辞时代三十部。 罗常培、周祖谟、周法高:三十一部。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三十六部。 四、上古声母的研究 1.古无轻唇音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