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上海国际环氧和聚氨酯粘接技术论坛
CTBN增韧环氧树脂胶粘剂工艺条件的研究
蒋敏,姚远
(上海新光化工有限公司)
摘要
为改善环氧固化物的韧性,本文采用液态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增韧环
氧树脂制成含CTBN嵌段的环氧树脂预聚物,再加入其他辅助剂及固化剂制备
环氧胶。实验表明,CTBN增韧E一51环氧树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25℃士1℃,
在O.2%TPP催化剂存在下,反应80min。在此条件下,CTBN用量每增加5%,
反应达终点所需的时间相应延长约20min。
关键词:CTBN:环氧树脂;酸值;剪切强度
.1‘·—土一
翮『吾
在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环氧胶粘剂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
越大的作用。由于环氧树脂固化产物质地较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
的增韧改性工作,开始所采用的弹性体主要有丁腈和聚硫橡胶,最引人注目的是
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另外还有端胺基、端羟基、端乙烯基丁腈橡胶增韧环
氧。近些年来,采用聚氨酯、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类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研究
也在深入开展。除此之外,用热塑性树脂包括聚砜、聚碳酸酯等改性环氧也有报
、j上
迫。
液态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环氧一般是以端羧基丁腈橡胶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环氧树脂加
成反应,然后再以更多的环氧树脂稀释以得到一定增韧橡胶的含量,储存稳定的改性环氧。
这里采用的则是直接将环氧与CTBN分别以重量100:5~25的比例进行反应,比较其加成
之间。
1.试验部分
1.1原料及规格
1、
环氧树脂(E一5
NOⅥ!ON公司;三苯基膦催化剂(TPP),试剂级:对氨基苯酚三缩水甘油环氧树脂(AFG.90),
上海树脂研究所;酚醛胺固化剂(T-3
1),扬州晨化科技公司;低分子聚酰胺(Anc枷ide2353),
2008上海国际环氧和聚氨酯粘接技术论坛
美国空气公司。
胶CTBN加入带温度计、搅拌器的三口烧瓶内,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60℃,测
试记录原始料液的羧酸值,然后分别加热到所需温度(105℃±l℃、115℃±1
℃、125℃±1℃),每隔10~20min测一次酸值,反应中颜色由淡黄不透明——吐
黄半透明—娟色较透明叶黄色完全透明,酸值≤O.02(mgKOH/g)时,视
作反应完成。对照空白试验分别加入固化剂测试剥离、剪切强度。
1.2.1反应机理
液态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与环氧树脂在加热条件下,环氧开环与羧基
反应,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速度加快,羧酸值迅速降低直至终点。
eH广cH。 ~R弋o㈣奸H~
占H
\\三//+.R-cooH_
CT研町属一种原位分相型增韧剂,固化前他们与环氧树脂及固化剂是完全互
溶在一起的,而在固化过程中出现了相分离,增韧剂离析出来形成二相——类似
“海岛结构。这一结构使固化物的韧性大幅度增加。
1.2.2测试方法
1.2.2.1酸值的测定
按GB厂r2895.1
982(89)实行。
1.2.2.2剪切强度的测定
按GB/T7124—86实行。
1.2.2.3 1800剥离强度测试
按GB厂r2791—1995实行。
2.结果与讨论
实验表明在CTBN增韧环氧树脂的反应中,CTBN用量、反应温度和催化剂
对反应速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2.1CTBN的用量对反应速度及粘接性能的影响
2.1.1
CTBN的用量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反应器中分别投入环氧树脂和CTBN催化剂,其中CTBN分别以5%、
374
2008上海国际环氧和聚氨酯粘接技术论坛
10%、15%、20%、25%的含量进行试验,催化剂三苯基膦添加量为总量的O.2%,
控制反应温度为125℃士1℃;其反应结果如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Bi2V0.9Cu0.1O5.35-δ陶瓷的烧结导电性和相变研究.pdf
- Bi%2f聚苯乙烯壳-核结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和光学性质研究.pdf
- Bi-%2c4-Ti-%2c3-O-%2c12-铁电薄膜I-V特性地研究.pdf
- BIM发展趋势下造价行业“转型”探析.pdf
- BIM技术与BLM理念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中的研究.pdf
- BIM建筑结构设计过程的研究和实现.pdf
- Bi系高温超导带材交流传输损耗的研究与分析.pdf
- BMP15基因作为洼地绵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地研究.pdf
- BNP和SWan-Ganz导管对比监测对老年危重病人心功能评价的研究.pdf
- BOPP薄膜珠光母料制造材料及加工技术地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