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英流行委婉语对比.doc
汉英流行委婉语对比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其形成是人们的各种心理因素和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语用因素的共同作用,它反映出语言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从文化内涵、语用功能的视角,通过语言实例,对汉英当代流行委婉语的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和探析。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内涵;语用功能
一、引语
古往今来,关于委婉语的定义很多,但经过比较和鉴别,本文作者比较赞同邵军航的定义,即委婉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敬畏、恐惧、羞耻、不适的事物,信息组织者(说写者)有意地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而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表达,从而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信息理解者(听读者)、话语涉及的第三方即信息的潜在理解者有消极的心理反应。本文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流行委婉语进行文化内涵和语用功能两方面的对比,希望对我们的语言教学有所启示。
二、汉英流行委婉语对比
1.文化内涵的对比。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体现,圣经中规定不可妄称上帝耶和华的名字,妄称上帝者,耶和华必以他为有罪。因此英语中关于上帝的委婉语很多,如“thealmighty”、“our father”,而中国人虽信奉道教和佛教,汉语委婉语中却没有关于道教、佛教最高统治者的委婉语。西方人忌讳“老”,认为“老”就意味着被社会淘汰,所以有大量的和“老”有关的委婉语,如“seasoned man”、“senior citizens”等,连养老院都被婉称为“retirement village”;而中国人尊老、敬老,在汉语中“老”代表经验丰富、学识渊博、为人稳重可靠、在社会上受人尊重,和“老”有关的委婉语较少。在两性关系上,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区别。中国人对待这类问题都是比较含蓄的,虽然在中国随着性教育的普及,中国人不再谈性色变,但是“性”在中国也不是一个在公众场合能够被随便谈论的话题,所以汉语委婉语多是表现出对这类问题的回避或是贬损。比如提到女性的身体部位“乳房”都要用“胸部”来代替。而在西方人眼里,追求美好的生活和爱情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所以在英语中这类委婉语表现得并不像汉语那样不可告人。如:把私生子称为“a love child”,把同性恋称为“life partner”,把发生两性关系称作“act of love”、“make love”等。与汉语委婉语不同的是,英语委婉语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是把它中性化或者是模糊化。在生育问题上,汉英委婉语也表现出不同。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把女性怀孕看成是一件喜事,从此家族的香火续存,并且中国很多老人或者大家族都追求人丁兴旺,儿孙绕膝,因此有“有喜”、“有后”之类的委婉语,甚至中国人在憎恨一个人时,会诅咒他“断子绝孙”、“无后”等。但是西方国家对怀孕却是禁忌的,因此人们习惯用委婉语来替代它,如“eating for two”、“have one on the way”等。英语中委婉语常用来掩盖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丑闻。劳资关系紧张、罢工风严重称“industrial relation,action”,进攻称为“active defense”,被解雇称为“to be laid off”,经济危机称为“recession”,公司破产称为“restructure”,贫民窟称作“substandard housing”,对贫穷国家的称谓逐步变为“underdeveloped nations”、“developing nations”。汉语中虽没有英语那么多,但也有把“涨价”掩饰为“调价”,“救济”婉称为“送温暖”,把经济不景气婉称为“经济疲软”或“经济滑坡”等。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了吗?”、“你出门去什么地方?”、“你多大年纪?”、“你买的东西多少钱?”、“你的收入如何?”、“你结婚了没有?”、“有没有孩子?”等问题,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不能随便问的,因为这绝对属于个人隐私。来看如下两个例句:①“你看起来真年轻,顶多有二十来岁。”这在一位中国女性看来就是一种夸赞,因为说她很年轻,但是如果你这么夸一位西方女性的话,人家就不见得会理你了,因为她会认为你是在变相地打听她的年龄。②“看你提了大包小包的,买了不少好东西吧。”如果这么和一个西方人说话,人家可能掉头就走,不再理你,因为你问他买的什么东西,在中国人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打招呼的方式,语气中甚至还带有一种欣赏和羡慕的口气,是说你又能干又勤快,但是西方人就会认为你是在侵犯他的隐私。
2.语用功能的对比。①含蓄替代直白。汉语中的“小三、第三者”,语气带调侃意味,因为夫妻是两个人,突然多出来一个人,肯定是不受欢迎又不能名正言顺的第三人,比之“情妇”既含蓄又幽默。“负翁”与“富翁”谐音,但意义相反,是指超前消费、贷款消费或负债消费的特殊人群尤以年轻人居多,比“负债之人”更让人容易接受。另外还有衣服瘦了=长胖、发福;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