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四之上) .ppt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识(四之上) .ppt

常 識(四之上) 19、清:清(妻、粗、千),從[平](齊、才、前) 20、心:心(西、洗、先),邪(夕、習、俗) 21、見:見(工、記、堅),群[仄](共、劇、件) 22、溪:溪(空、起、牽),群[平](強、其、喬) 23、曉:曉(轟、軒、器),匣(紅、賢、畦) 24、疑:疑[少數](昂、仰、我) 25、影:影(勇、畏、哀),喻(永、胃、育),疑(疑、魏、魚) 到了十五世紀,漢語北方話的聲母系統就發展成與現代普通話十分接近的了。 《中原音韻》的韻母系統有十九韻部,含四十六個韻母: 1、東鍾(風通,龍兄) 2、江陽(當霜,匡旺,腸糧) 3、支思(至師,字絲) 4、齊微(杯德,吹灰,利知) 5、魚模(夫戶,除暑) 6、皆來(派摘,怪淮) 7、真文(根恩,困問,民信,軍准) 8、寒山(丹難,班頑,間顔) 9、桓歡(半官) 10、先天(邊戰,全川 11、蕭豪(刀告,交爻,標小) 12、歌戈(個我,多火,若約) 13、家麻(巴乏,花瓦,加蝦) 14、車遮(車舍,決月) 15、庚青(登爭,礦宏、兵名、兄頃) 16、尤侯(頭口,舊流) 17、侵尋(岑森,金深) 18、監咸(淡三,減岩) 19、廉纖(點欠) 《中原音韻》的聲調已是平分陰陽,入派三聲了,與現代普通話一樣了。 古 書 的 讀 音 問 題 古書記載下來的是古代漢語的書面語。書面語區別於口語,但書面語是以口語作基礎的。古代的書面語則以古人的口語爲基礎,先秦兩漢的古書如《詩經》、《論語》、《孟子》、《左傳》、《史記》等的語言和當時的口語基本上接近。但是古人的口語又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所以隨著歷史的演變,古代書面語和口語的距離越來越大。我們現代人讀古書,很容易察覺出古今辭彙的差別、詞義的變化和語法結構的不同。但在語音方面,似乎不存在什麽障礙。因爲漢字不是拼音文字,今天我們讀古書,一般可以只用“目治”;如果要讀出聲來,也完全可以用自己習慣的現代語音(普通話或方音)。但這不是說就不存在古書的讀音問題了。 書面語裏用同一個字所表示的詞,有時由於意義和詞性的變化而讀音也有所不同,成了兩個不同的詞。例如“長”字,用作長短的長,是形容詞,讀cháng;而用作成長的長,是動詞,讀zhǎng。這種情況在古代漢語裏是常見的。例如同是一個“王”字,在《左傳·齊桓公伐楚》“王祭不共,無以縮酒”中,用作名詞,讀平聲;而在《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德何如,則可以王矣”裏,用作動詞,則要讀去聲。這在古書裏叫做“破讀”。古書裏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本來是個意義完全不同的字(詞),有時 5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雲如之何! (《鄘風·君子偕老》) 6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衛風·淇奧》) 7 、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尚寐無吪! (《王風·兔爰》) 8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王風·丘中有麻》) 9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 (《鄭風·女曰雞鳴》) 10、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陳風·東門之池》) 11 、菁菁者莪,在彼中河;既見君子,樂且有儀。(《小雅·菁菁者莪》) 12 、四黃既駕,兩驂不猗。不失其馳,舍矢如破。(《小雅·車攻》) 13、……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大雅·皇矣》) 14 、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大雅·既醉》) 15 、鳧鷺在沙,公屍來宴來宜。爾酒既多,爾肴既嘉。公屍燕飲,福祿來爲。(《大雅·鳧鷺》) 根據顧炎武的研究,以上詩篇中可以互相押韻的“皮、儀、爲、紽、蛇、何、離、施、珈、佗、河、宜、猗、磋、磨、羅、離、吪、麻、嗟、加、池、歌、莪、駕、馳、破、阿、嘉、沙、多……等字在上古都同屬一個韻部。顧炎武分古韻爲十部。上列諸字屬於其第六部。顧氏還拿《詩經》韻字和中古的《廣韻》音系做了比較。從《廣韻》往上推,可合的合,該分的分。比如顧氏的第六部就包括《廣韻》的歌韻、戈韻和麻韻的一半、支韻的一半。 後來的古音學家在顧氏研究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考察了《詩經》、《楚辭》和其他先秦兩漢的韻文用韻以及諧聲偏旁,分部越來越精細。江永分古韻爲十三部,段玉裁分爲十七部,孔廣森分爲十八部,王念孫、江有誥各分爲二十一部,章炳麟分爲二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