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圆
微波、超短波、短波对人体影响的研究及国军标的制定
徐培基赵亚丽马洪波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
%
甄鼗滞 懋 蒜秒
一一一
方法1流行病学调查:对微波、超短波、短波暴露地区,用相应频段的测量仪器进行现场场强测量,
并对暴露地区人群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并将被调查人群按暴露强度分组进行强度.效应分析。(1)微
波流行病学调查地点:原科工委、海军、空军、二炮有关基地和邮电部门,辐射源有连续波、脉冲
波。调查对象:暴露于微波环境的作业人员和同等条件下不暴露于微波环境的对照人员,脉冲微波
uW/cm2组、25.50u u uW/cm2
暴露组278人,按暴露强度分为50.75 W/cm2组、10.25W/cm2组、10
uW/cm‘组、50—75IJ,W/cm2组、25—50ktW/cm2组、25
uW/cm2组,连续微波对照组80人。健康
检查指标:神衰征候群、晶状体浑浊、血小板总数减少、高频心电切迹增多、脑电0波积分值变化、
白细胞总数改变、舒张压偏低、临床心电图异常、心率过缓。(2)超短波流病调查地点:空军和海
军雷达部队。调查对象:暴露于超短波环境的作业人员和同等条件下不暴露于该环境的对照人员,
指标:同微波流调研究。(3)短波流行病调查地点:短波通信站,暴露组115人,对照组107人。
健康检查指标:除微波流行病检查指标外,还有免疫学指标。
2生物学效应研究:实验对象:雄性成年小白鼠,体重14—24克,实验分组如下:
照射方法:在微波暗室将照射组动物放入有孔的有机玻璃笼中,进行腹背向照射,每天照射1
小时,连续照射7天。效应检测指标为:照射前后肛温、体重的变化情况,血象变化,巨噬细胞吞
噬能力,骨髓细胞分裂指数,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细胞姐妹染色体互换(SCE)。
结果1流行病研究:(1)微波暴露组神衰征候群,晶状体浑浊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
血小板总数显著下降,高频心电切迹明显增多,脑电0波积分值变化显著。从强度.效应分析的结果
来看,脉冲微波在25uW/cm2、连续微波在50u
W/cm2时,除了主诉“神衰征候群”之外,绝大
多数生理指标已无明显变化。(2)超短波流病调查研究:暴露组晶状体病变发生率、血小板下降、
心率加快、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神衰征候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从不同强度组各
项主客观指标的变化来看,在lOV/m时,除了主诉“神衰征候群”之外,大多数生理指标均无显著
变化。(3)短波流行病学研究:强度为57V/m时,短波暴露人员神衰征候群,心血管系统、消化系
生率,蹲位转立位心率增加量和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其余的指标暴露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2
生物学效应研究:由表2可见,在一定强度下微波、超短波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改变,如SCE、
骨髓分裂指数、骨髓细胞微核率、白细胞、血小板的显著变化,其中脉冲微波的有害阈强度为0.5
mW/cm2,在这一强度下SCE还有明显变化,只有当强度达0.25
mW/cm2时,各指标才均无显著变
化,故认为O.25
mW/cm2。
mW/cm‘,40.68MHz超短波的安全阈强度为300
W/cm2、25uW/cm2、10V/m
结论1流病研究:连续微波、脉冲微波、超短波的暴露强度分别为50tl
以上时,对机体有不利的影响。长期暴露于57V/m的短波环境下,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
2生物学效应研究:在一定强度下,微波、超短波对小鼠产生有害的生物学作用,脉冲微波、连续
微波、超短波的安全阈强度分别为O
生物学效应研究和制订安全暴露限值标准的“全或无”原则及动物实验外推到人时引入安全系数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源干细胞蛋白活性因子促创面愈合作用地研究.pdf
- 无铅压电陶瓷NBT地极化条件研究.pdf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大鼠皮肤修复地研究.pdf
-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中FEC码地研究.pdf
- 双桥山群中火山岩的锆石年代学与Hf同位素研究:对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制约.pdf
- 数字化中频地带通均匀采样研究.pdf
- 无血清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地研究.pdf
- 是否存在SSAO同功酶地研究.pdf
- 手性单噁唑啉络合物催化下β-酮酸酯地对映选择性亲电氟化反应研究.pdf
-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化学镀Ni-P合金的研究.pdf
- 微型机械制冷机污染传输机理地研究.pdf
- 食道胃交界部癌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规律的研究.pdf
- 位于介孔分子筛中铁地局部配位结构地谱学研究.pdf
- 通过固体1H多量子NMR的研究天然橡胶交联动力学.pdf
-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基因胞内区酪氨酸激酶催化区域(TKC)克隆表达和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构建研究.pdf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损伤地研究.pdf
- 声学法温度场重建系统信号选择地研究.pdf
- 维生素B6和DNA的超分子作用及其电化学研究.pdf
- 铜铈之间协同作用的机理分析及其对铜铈催化剂在富氢气中CO选择性氧化影响地研究.pdf
- 碳纳米纤维修饰电极电催化还原过氧化氢地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