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湿法脱硫系统无垢运行最佳PH值研究
陈列子
(清华紫光环保有限公司 北京100084)
摘要:垄北京某供暖中心燃煤锅炉上采用双碱法脱硫工艺,分析了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垢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将一部分进水用石灰与纯碱混调后进行再生反应能有效防止系统内部的结垢,当再生池
pH值为6.6-6.8,浆池pH值为10-ll时,阻垢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双碱法;脱硫除尘;再生;结垢
目前为止,湿法烟气脱硫仍是减少S02排放的主要手段。彳j灰法又是湿法脱硫的主要方法,但采用该方
法容易造成洗涤器的结垢与堵塞【12】,所以要定期洗涤,费时费力,严重时会影响锚炉的正常运行。作为系统
无垢运行的方法之一,双碱法由于采用钠基清液吸收【3】,可大大减少塔内结垢的机会,纯碱也只作启动和补
充用,运行费用不高。所以在工程设计中优先考虑双碱法。但若在运行过程中操作不当,仍会造成系统的结
垢与堵塞。
1双碱法的原理
双碱法种类较多,有钠钙双碱法、碱性硫酸铝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钠钙双碱法【4】,其分两步反应,吸收反
应与再生反应。关于双碱法原理的讨论很多,在这里就不再进行阐述。
2工程流程
如图为燃煤锅炉脱硫除尘系统。首先锅炉烟气沿切线方向进入主塔底部,在塔内经脱硫除尘后在塔顶经
过迸一步除雾后送入烟囱排空。
循环脱硫液由主塔顶部进入。在经过高效喷淋后分散成雾滴在填料球的上下湍动下与烟气充分接触,从主
塔底部流入明渠,先与石灰乳进行再生反应后,再与补充的Na2C03进行反应。之后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去
除人量盼悬浮物后进入沉淀池,进一步沉淀,上清液溢流进入澄清池,再由泵打同主塔顶部循环使用。
图l 双碱法除尘脱硫系统工艺流程图
l—脱硫塔2一引风机3—j因囱瞰池5一纯碱料箱6—絮凝剂药箱7一再生沉淀池8一燎清池9一水泵
3系统无垢运行方式的研究
3.1塔内结垢的问题分析
S032。,OH。,此时溶液中存在着CaS04与CaS03的溶解平衡。
6l
首先与S0,2一反戍生成哑硫酸钙。Ⅱ硫酸钙是软垢,溶解度随pH值的降低而明显升高,可通过降低pH值的
方法清除,然而,当溶液中含氧浓度火-/-.8%时,亚硫酸根离子很易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冈为随pH值的
降低会造成弧硫酸根的人量溶出。所以溶液中也会存在一定的硫酸根离子。也一部分硫酸根离子若不能去除,
会随循环液再次进塔,这样反复循环就会越积越多,进而提高系统结垢的可能性。
若不能及时排出就会造成塔内的结垢。
并且,在用石灰进行再生反应时若操作不当,导致石,灰过量,就会造成Ca2+的大量引入,图2是经过再
m.mol/L。
生质溶液中的[Ca2+】变化情况。本实验的原始进口[Ca2+】-17.5
l
—-一浆池pH=10-1
+浆泡pH=II一12
8L….L——一L_.一一.1~…一….
6.0 6.2 6.4 6.6 6.8 7.0
冉’E满’H值
图2用石灰再生后进口液lj勺[Ca2+】的变化情况
饱和度,也意味着结垢的问题不可能完全避免。
3.2塔内结垢问题的解决方法讨论
在实践中。为了能使进塔脱硫液中的CaSO。过饱和度降低,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抽出一部分进塔
脱硫液于供料浆池中,在浆池中用石灰和纯碱混调的方法降低进塔脱硫液中的[Ca2+】和[S04p】,再打入出塔
液进行再生,并通过实验选取一个合适的再生池pH值。
10~mol/L,过饱和度=1.31。
子浓度为:【Caz+】=17.5ITImol/L,【S042-】=6.80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型机械制冷机污染传输机理地研究.pdf
- 食道胃交界部癌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规律的研究.pdf
- 位于介孔分子筛中铁地局部配位结构地谱学研究.pdf
- 通过固体1H多量子NMR的研究天然橡胶交联动力学.pdf
-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基因胞内区酪氨酸激酶催化区域(TKC)克隆表达和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构建研究.pdf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损伤地研究.pdf
- 声学法温度场重建系统信号选择地研究.pdf
- 维生素B6和DNA的超分子作用及其电化学研究.pdf
- 铜铈之间协同作用的机理分析及其对铜铈催化剂在富氢气中CO选择性氧化影响地研究.pdf
- 碳纳米纤维修饰电极电催化还原过氧化氢地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