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星、浙贝母;骨痛明显者,酌加瓜蒌、薤白、牛膝。MDS以邪正交争为主者,治当攻补兼施。方用回生汤Ⅱ
号方[13j合八珍汤加减化裁(天蓝苜蓿、墓头回、龙葵、紫河车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党参、黄芪、当归、川
芎、白术、赤芍、熟地黄、茯苓),以解毒化瘀、益气养血。虚热明显者,酌加地骨皮、知母、银柴胡;恶心呕吐明
显者,酌加制半夏、竹茹、生姜、代赭石、旋复花;肝功损害者,合茵陈五苓散;并发鹅口疮者,酌加黄连、栀
子、肉桂。MDS以正虚为主者,治当补虚为主,兼清余邪。方用回生汤Ⅲ号方131加减化裁(天蓝苜蓿、墓头
回、龙葵、紫河车粉、党参、黄芪、当归、补骨脂、鸡血藤、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土茯苓、阿胶),以益气养
血、健脾补肾、解毒化瘀。血虚较重者,酌加龟板胶、何首乌;阳虚较重者,酌加鹿角胶、肉桂;并发鹅口疮者,
酌加黄连、栀子、肉桂。
临证时,应权衡病情标本缓急,灵活使用“回生汤”系列方剂。处方遣药,应仔细把握正虚与邪实关键之
所在,结合邪毒、正虚性质的不同,涉及脏腑、气血阴阳或部位的不同以及药性归经的不同,用药宜灵活多
变,不可拘泥。《医级》日:“治损之道,惟其症难速愈,所以全赖扶助胃气为主也。”《临证指南医案》日:“有胃
气者生,无胃气者死……诸病若能食,势虽重尚可挽救。”故应时刻注意顾护胃气。另外,对于MDS患者病
情进行综合分析,判定预后评分指数,主张个体化治疗。对于中高危组患者,还提倡利用西医学治疗手段尽
快控制病情,以防恶性转变。
5结语
MDS的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中医认识与治疗此病系统的临床报道不多。临证只要抓住本虚标实这一
基本病机,灵活掌握辨治策略,方可执简驭繁,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之南,郝玉书,赵永强,等.血液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82.
『2]邓成珊,周霭祥.当代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220一234.
『3]陈信义,孙颖立,乐兆升,等.益气养阴活血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J].中医杂志,1991(4):29.
23.
[5]杨振江,张慧臣.从“干血劳”辨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15(6):2—3.
[6]陈信义,麻柔.规范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建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1):1040-1041.
[7]高飞,徐述,孙淑贞,等.麻柔教授病证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浅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402.
[8]许毅,周永明,黄振翘,等.健脾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7:10—11.
[9]段赘,李雪松,夏小军.从中医学“血浊”理论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冲医研究,2011,24(4):10.
[10]许毅,周永明,黄振翘,等.健脾补肾活血方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7:10—11.
[11]周永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病机特点和治疗对策[J].中医杂志,2005(46):384—385.
[12]陈信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4):252~253.
[13]夏小军.夏小军医学文集[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76.
血之属性探析
夏小军
(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血乃在心气推动下循行于脉道中之赤色液体,由营气和津液组成,其内注于五脏六腑,外滋于四
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具营养和滋润之功,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纵观
历代中医文献,血之属性可归纳为其色赤、其味成、其气腥、其质温、呈液态、易凝泣、质稠浊8个方面。学习
总结和掌握血液的属性及特点,对于弘扬中医学术、丰富中医血液学理论、指导血液病临床实践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一59—
关键词:中医;血液;属性;探析
民国年间谢利恒《中国医学大辞典·血》“按语”云:“血为人体流质之一种,灌注经脉之中,营养身体各
部,且能排泄废物之液体,其色鲜红或暗赤,比水浓重,有臭气,味咸,性能凝结,在血管及心脏中者,周流全
身,谓之血液循环,由赤血球、白血球及血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