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体中魏野诗的特点及原因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唐体中魏野诗的特点及原因探析   摘要:本文从魏野的诗歌分析其与晚唐体的联系与区别,两者的联系是都具有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淡有味的特点,两者的区别是魏野的诗中白体的成分很大。并探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沿袭前朝的文风,二是社会生活对白体诗歌的需要。最后结尾说明以魏野为代表的晚唐体已经初步体现了唐音到宋调的过渡。   关键词:魏野,诗,晚唐体,原因   盛行于宋初太宗后期至真宗期的“晚唐体”是宋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宋末元初学者方回在《桐江续集》卷三十二《送罗寿可诗序》中比较全面的评述了“晚唐体”在宋初的发展概况:“诗学晚唐不自四灵始。宋划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晚唐则九僧最为逼真,寇准公、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遥、赵清献之父,凡数十家,深涵茂育,气势极盛。”在这一论述中,“九僧最为逼真”说明方回心目中晚唐体的代表诗人是九僧,而以下列诸家则一定程度上与晚唐体有差异。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人。方回将他归入晚唐体代表诗人,说明了他的诗歌尤其是五律鲜明地体现了晚唐体的特征,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东观集》提要中云:“野在宋初,其诗尚仍五代旧格,未能及林逋之超诣,而胸次不俗,故无龌龊凡鄙之气。”魏野的诗歌多描写隐逸闲居的生活和趣味,造就了艺术的清淡旷远之美,颇有唐音的余绪。如《暮秋闲望》:   水阁闲登望,郊原欲刈禾。坏檐巢燕少,积雨病蝉多。砧隔寒溪捣,钟随晚吹过。扁舟何日去,江上负烟蓑。   诗人怀着悠闲的心情在暮秋时节登上水边的阁楼远眺,“坏檐巢燕”、“积雨病蝉”与寒溪中的捣衣声交融在一起,似是一片孤寒之景。一阵钟声随晚风吹过,把诗人的思绪拉了回来:不知何日才能乘着一叶扁舟,穿着蓑衣在苍茫的大江中垂钓。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十分浑成。虽然诗中有秋的冷寂萧瑟,却没有秋的悲切,有的只是诗人悠然娴静的心境和自然随性的思想情怀。颔联对仗工稳,“求工于一字二字”,所取意象“细碎以求新”,有“精苦”之风,   《后村诗话》亦云:“魏野诗皆逼姚、贾,而少诵之者”。杨慎《升庵诗话》评晚唐体:“忌用事,谓之‘点鬼簿’,惟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魏野诗所取的意象,细小琐碎而细致刻画,用心颇深,杨慎可谓精当之语。   魏野虽然归于晚唐体,但早年受“白体”诗风影响很大,司马光认为“魏野处士,其诗效白乐天体”,在他的诗中带有白居易诗歌的乐天知命、闲适和浅切的影响,在清淡中透着一份豁达与超然。如《秋霁草堂闲望》:   草堂高逈胜危楼,时节残阳向晚秋。野色青黄禾半熟,云容黑白雨初收。依依永巷闻村笛,隐隐长河认客舟。正是诗家好风景,懒随前哲却悲愁。   虽然是“危楼”、“残阳”、“晚秋”,但是诗人写的却是青黄半熟的禾苗,黑白初霁的云朵,依依永巷中传来的笛声,隐隐长河上漂泊的客舟,展开了一副恬淡寂静、情景交融的画卷。末一句“正是诗家好风景,懒随前哲却悲愁。”表明魏野其实并不完全以悲愁凄苦的意境为美,而是将意境渗透自身悠然物外的隐逸情调。“在清苦寒瘦之外時见冲淡闲逸之趣,在苦吟中加进了闲吟。”北宋僧人文苇《玉壶清话》评日:“其诗固无飘逸俊迈之气,但平朴而常不事虚语尔。”加上魏野终身不仕,主动疏离社会权利中心,于山水林泉、琴棋诗画中展现人生的自由与价值,所以白体的影响几乎贯彻魏野诗始终。   很显然,在魏野的诗中窥见的晚唐体不能简单的与贾岛、姚合诗风划上等号,也不能简单的视为等同与以九僧为典型代表的晚唐体,探究其原因,首先,宋初的晚唐体是沿袭五代旧习的“三体”之一,身处历史文化巨变转型的历史过程中,魏野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已较前朝有了明显的改变。“虽说安贫乐道的恒心依然如故,但毕竟多了几分悠然自得的快意和安闲。”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七载: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四月,“上谓王旦等日:‘去岁令河中府陕州遣官召李渎、魏野,皆以疾辞,颇有言其逾垣穴壁以避搜访者。近因中使过彼,各令存问,渎等复自陈静退之意。’”像魏野这样寄身林泉的高隐名士,是可以得到帝王的征召或封赏的。加上宋初开国向上的社会环境不同于晚唐、五代末世的无望,故魏野的荒寒孤寂本质上有别于以九僧为典型代表的晚唐体。   其次,宋初义学的重建在五代十国衰残已久的局面上艰难进行,文学的基础非常薄弱。而白体诗歌浅近,容易效法,自然受到推重;还有一个原因还是元稹与白居易的“次韵相酬之长篇排律”,这些唱和应答之作,满足了宋初义人的生活和政治的需要,于是成为义人的一种普遍而自觉的选择。在《全宋诗》收录的魏野391首诗中,与人交游唱和应答的诗歌达到了329首,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在这些唱和的诗中,语言浅切流利,不饰雕琢辞藻,于是给人留下了白体的印象。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一六记载了这样一则趣事:“北部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位置生张八。因府会,寇忠愍令乞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