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地研究.pdfVIP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地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的研究 徐田红 刘继峰 赵斌 沈宏 许爱娥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 310009 摘要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 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皮肤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 达水平。 结果:1.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区,无论进行期还是稳定期均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而非皮损区 和健康者皮肤不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进行期患者皮损区的穿孑L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稳定期患者(P0.05)。2.无论健康者还是银屑病患者,其外周淋巴细胞均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 稳定期患者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者(PO.05);进行期患者穿孔素和颗粒酶B 的表达也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 结论: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可能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 2.穿孔素、颗粒酶B在银屑病的皮损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增高,可能促进病情由稳定期向进行 期发展。 径杀伤靶细胞。穿孑L素(perforin)又称孔道形成蛋白(pore—formingprotein,PFP),能够在靶细胞表面 靶细胞,导致DNA裂解,引起细胞凋亡。已经证实,银屑病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性皮肤疾 病。近年来,关于CTL的Fas/FasL途径在寻常型银屑病中作用的研究较多,但是,穿孔素/颗粒酶 途径在寻常型银屑病中作用的研究很少。因此我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 损和外周淋巴细胞中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在该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 1.标本采集:该实验标本来源于22位病人和7位健康者。其中患者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均 131. 经病理证实为寻常型银屑病,男12例,女10例,病程为1周一15年,皮损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1% 一40%,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进行期和稳定期。进行期:初发患者或近1月内皮损浸润明显,鳞 屑增厚,出现Koebner征,皮损面积增大≥10%。稳定期:近1月内病情稳定,暂停发展,炎症减轻, 基本无新皮疹出现或皮损面积增大10%。以上病例均未接受类固醇激素、维A酸类及免疫抑制剂的 系统治疗,部分患者局部外用少量类固醇激素。健康者为近1月内没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 性疾病及未曾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的健康者,近一个月内未服用药品和保健品。皮肤标本共采 集进行期患者皮损8份,稳定期患者皮损7份,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7份,健康者正常皮肤7份(为 皮肤美容手术切除时携带的部分正常皮肤),皮肤标本重量约为200mg,保存于一70。C冰箱。相应采 集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4ml,其中进行期患者8份,稳定期患者7份,健康者7份(非皮损区供者未 采集血液标本),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外周淋巴细胞,保存于一70℃。 TotalRNAIsolation DNA 2.实验试剂:SV System、ReverseTranscriptionSystem、TaqPolymerase Marker(DL2000)购于TAKOLA公司。 均购自Promega公司,DNA 3.主要仪器与设备:PCR扩增仪(Bio.Rad公司)、Quantity 离心机、一70℃超低温冰箱、电泳仪、超声细胞破碎仪。 4.实验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皮肤和外周淋巴细胞中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 表达。 5’ACCACCATGGAGAAGGCT 4.1引物序列如下,3一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sense GG 5’CTCAGTG}TAGCCCAGGATGC 5’AAGTCAGCT 3’,antisense 3’;穿孔素(56l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