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离子束注入诱变技术应用于食用菌的研究.pdf
中国食用菌 2011 , 30 (5 ): 3~5
CN53-1054 / Q ISSN 1003-8310
EDIBLE FUNGI OF CHINA
〈综述〉
离子束注入诱变技术应用于食用菌的研究*
吕 杰, 金 湘, 毛培宏**
(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离子束生物技术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
, 830008
摘要: 综述了食用菌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阐述了离子束注入生物体诱变的机理,介绍了离子束注入诱变食用菌的研
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低能离子注入诱变技术应用于食用菌育种方面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离子束;食用菌;育种技术;诱变育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S646.9 A 1003-8310 2011 05-0003-03
Research Progress of Mutation on Edible Fungi by Ion Beam Irradiation
LV Jie, JIN Xiang, MAO Pei-hong
(The Center of Ion Beam 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Phys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08)
Abstract: The breeding technique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edible fungi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princi-
ple of mutation on organism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edible fungi by ion beam irradiation were also illustrated.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the research trends of edible fungi breeding technique by ion beam irradiation were presented.
Key words: Ion beam; Edible fungi; Breeding technique; Mutation breeding
食用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 (或胶质) 子实体或菌 模生产, 而多以劳动密集型的形式进行不规范的生产管
核组织, 并可供人类食用的高等真菌的总称。 食用菌因富 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关
含蛋白质、 氨基酸、 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具有食用营 注食品安全问题, 那么如何提高食用菌品质以减少种植栽
养价值外, 不同的种类中还含有高分子多糖、 三萜类化合 培过程中喷施的有害物质, 成为食用菌育种研究人员面临
物和有机酸等多种天然活性物质, 而且具有保肝、 利胆, 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原生质体融合和辐射诱变
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肿瘤的药用保健价值, 因此广义食用 技术逐渐应用到食用菌育种当中, 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
菌概念中包括食用菌、 食药兼用菌及药用菌。 果, 并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我国食用菌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