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风俗之婚丧喜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户县风俗之婚丧喜庆 一、婚俗 清末以前,订婚全赖父母之命,媒约为言,男女双方不见面,民间戏称“布袋买猫”。辛亥革命后,订婚经红叶(俗称媒人)牵线,女方用红纸开具庚帖,交给男方,压在灶神香炉下。过三日诸事顺当,拿出庚帖请风水先生“合八字”,两人的庚帖如有冲犯,叫“咬婚”,庚帖退回,从此不提,如不冲不犯算“合婚”。然后红叶来往于男女双方之家,研商财礼。由女方开具订婚“礼单”(包括索要的财礼、穿戴衣料什物等),待财礼商妥备齐后,即行“过礼”(也叫“套亲”、“照书”),再由男方设宴招待媒人和女方家长,将财礼和衣物过往女方。从此婚事即订,年节时男女双方间或有互相往来拜年的。 男方准备结婚时,差媒人带礼品,去女方家商讨,叫发媒。如获允,便收下发媒礼,不允,即退回。双方都同意结婚后,再择良辰吉日,作为婚期。结婚日,男方备花车(大车罩席棚),午夜一过,前往女家迎娶。迎娶时去7人(6男1女),抬上什盒,内装大肉一吊,全鸡一个,酒一壶及香烛之类。到后,先敬女家祖宗,然后下三封书。书是用红纸做成的大信封,内装红纸书柬,意为请女方三代人。其中一封叫龙凤书,给新娘本人,内写明下车方位、拜堂时间、新年辰忌及入洞房后的坐向等。 新娘上车,不少村社习惯由平辈哥抱车,脚不沾土。上路后撒买路钱。遇到别的花车要换花。花车到后,先放大炮(有地方放3个,有的地方放5个),后放鞭炮。再用铁铧烧红,激以水醋,绕车一周,叫“打醋炭”,用以避邪。此时新郎出来迎车,向车口施礼,新娘下车进门时,由执事人撒草、料、核桃、枣于新娘盖头上,有的口中还念念有词,如:“一撒草、二撒料、三撒媳妇下了轿”;“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新媳妇、好脚手、走路好像风摆柳……”。或即兴编说些夸赞新娘,祝愿吉利的话。新娘下车后,踩着芦苇或布匹,由陪送人搀扶,行至堂前,行拜堂礼。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父母),然后夫妻交拜,送入洞房。入洞房时,新郎要抢先进入,有先入为主之意,迅即脱鞋上炕,用脚在炕的四角各踏一脚,叫“踩四角”,然后等新娘进来后,用擀面杖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二人即同吃缘法面,喝交杯酒。中午席间,新娘新郎以辈分大小,一一向来客叩拜,受拜者除媒人等人外,其他人立即给予赏赐,叫“撂拜钱”。在新婚头天夜里,新郎家还要选一名身体好、儿女多的中年妇女,给洞房铺床,边铺边念:“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再生女郎,富贵双全,永远吉祥。” 解放前,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富人一般不与穷人家结亲,有的因拿不出聘礼而打光棍。穷人养女不能糊口者,将女儿从小送人做童养媳,谓之“小送”。 建国后,人民政府颁布了新婚姻法,男女双方始有婚姻自由,订婚前必须互相见面,如满意,互赠定情之物,然后扯衣裳(买订婚衣料),照相(照订婚照)。但各时情况不同,先是农村订婚,既看人才相貌,也看家庭条件,独子且有三间大房者,为“好主儿”。兄弟们多,房少,媳妇一般不好订。五十年代农村姑娘大都想跟在外工作的,有“一工(人)二干(部),三教员,宁死不跟庄稼汉”和“跟个当兵的怕打仗,跟了学生怕上当(怕以后变卦),跟个工人最稳当”的说法。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找的是:“听诊器,方向盘,合作社的采购员。”“文化大革命”前后,受“左”的思潮影响,则以家庭的成分为重,地、富子女订婚困难。七十年代文革期间找的是:“造反派,掌大权,当兵的提了干,人事干部有实权”。近年自由恋爱之风大兴,在农村,男女能行,有本事,致富有方,就有姑娘找上门来。居住城镇者,找对象一般不找农村的。讲究“双职工”。八十年代。姑娘流行的说法是:“大学生、技术员,专业户赚大钱,没文化的靠边站。” 婚礼习俗日趋健康,简便。合八字、抱车、顶盖头、打醋炭等形式业已废除,改跪拜为鞠躬礼。陪嫁妆在解放初至七十年代讲究箱子、衣物等。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讲究大立柜、写字台、座钟、缝纫机等。还有陪电视机、收录机的。婚礼也趋于文明、热闹。近年来又有组织集体婚礼的,既俭朴又排场,为政府所提倡,但大多人家仍沿用传统方式。在农村索要财礼之风还普遍存在。有的借婚礼大操大办,动辄待客三、四十席,个别有七、八十席甚至上百席的。多为大有名声的专业户,置办家具、嫁妆、竞相夸耀,有的甚至借钱赶浪头,撑体面。凡此种种,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正在积极向健康方面引导。 二、改嫁 清末以前,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夫死不能再嫁,须在家守节,即所谓“一女不嫁二男”。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封建礼教,在户县树立了不少“节妇”、“烈妇”典型,使很多少妇终身寡居,遭受虐待,没有人身自由,备尝人间辛酸。 辛亥革命后,偶有寡妇改嫁,但诸多关卡,层层阻挠,实为难事。届时,婆家贪图重利,娘家又常索取财礼,两家纳礼有的至数千旧币之多,一般中等人家,竭尽终年收入,不足取一寡妇。村中也因陋习索财,多方阻滞。当事人先要给村中的“官人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