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大黄素苷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_药学论文.docVIP

芦荟大黄素苷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_药学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芦荟大黄素苷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_药学论文.doc

芦荟大黄素苷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_药学论文 芦荟大黄素苷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_药学论文 作者:韦欣煜,梅文杰,刘云军 【摘要】 目的 探讨芦荟大黄素苷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粘度实验以及凝胶电泳实验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 芦荟大黄素以插入方式与DNA分子结合;较高浓度的芦荟大黄素苷能够使Bel肝癌细胞DNA由超螺旋构型转化为缺刻构型。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苷;分子识别;凝胶电泳;DNA   Abstract:The binding properties of barbaloin to DNA were investigated by UVtoma carcinoma cell Bel7402 from superhelix to indention.   Keywords:barbaloin; molecular recognition; DNA   芦荟是一种传统的常用中药,用于治疗如烧伤、烫伤等疾病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并被。芦荟大黄素苷(图1)是芦荟块茎的主要成分,异芦荟大黄素苷是植物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通过非酶催化转化为芦荟大黄素苷,因此通常得到的是芦荟大黄素苷和异芦荟大黄素苷的混合物[1,2]。芦荟的抗菌、抗炎、抗氧化作用等与芦荟大黄素苷的存在密切相关[3,4]。在生物体内芦荟大黄素苷通过代谢转化为芦荟大黄素而发挥药理作用[5,6]。   图1 芦荟大黄素苷和异芦荟大黄素苷的分子结构(略)   Fig.1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barbaloin and isobarbaloin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芦荟大黄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7-12]。研究发现芦荟大黄素能促进人早幼粒HL白血病细胞P27基因过度表达,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3]。一般认为DNA是抗肿瘤药物的靶点之一[14]。药物分子可以通过共价结合、插入作用、沟结合方式或静电结合方式与DNA分子缔合,对DNA的构象产生微扰,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和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芦荟大黄素苷与DNA分子的缔合机理。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苷能够以插入方式与DNA分子结合;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光照下芦荟大黄素苷能够使Bel肝癌细胞DNA的超螺旋构型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化。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芦荟大黄素苷由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陆伟刚博士提供;Bel肝癌细胞由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提供。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试剂未作任何处理。芦荟大黄素苷用5 mmol/L Tris缓冲溶液配制。小牛胸腺DNA(华美公司);电泳级琼脂糖(Promega公司)。MPS型紫外可见光谱计(Shimadzu);RF型荧光分光光度计(Shimadzu);乌氏粘度计;DYY型稳压稳流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   1.2 实验方法   1.2.1 Bel肝癌细胞的提取   按文献方法[15]进行:收集培养好的Bel肿瘤细胞,以磷酸盐缓冲液洗涤,14 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底部白色固体沉淀,重复3次,加入RNase A(20 mg/mL)50 μL和 质量分数为10%的SDS 20 μL,56 ℃孵育2 h,然后加入蛋白酶K(20 mg/mL)35 μL,37 ℃孵育24 h,加入10 mol/L NH4OAc 150 μL和无水乙醇1.2 mL,20 ℃过夜,得到DNA的溶液,离心、干燥后,将DNA溶解在150 μL Tris缓冲溶液中。   1.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   在参比池和样品池中分别加入等量的DNA以消除DNA本身的吸收,当芦荟大黄素苷的电子吸收光谱不再变化,此时吸收滴定达到饱和。   1.2.3 荧光光谱实验      在样品池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芦荟大黄素苷溶液,每次往池中加入一定体积的DNA,直至荧光光谱不再变化。   1.2.4 粘度实验   在(25±0.1) ℃恒温水浴中使用乌氏粘度计测量。DNA的流出时间用数字秒表测量得到,每个样品测量3次,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以(η/η0)1/3芦荟大黄素苷的浓度作图[16]。   η = t -t 0   η:DNA的粘度;t:DNA溶液的流出时间;t0:缓冲溶液的流出时间;η0:没有加入芦荟大黄素苷时DNA的粘度。   1.2.5 电泳实验   TBE缓冲溶液中、1%的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电压30 V,电泳40 min,溴乙锭染色,照相。   2 结果与讨论   2.1 DNA对芦荟大黄素苷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   电子吸收光谱是研究小分子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常用方法之一。室温下TrisHCl(pH=7.2)缓冲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19731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