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花超临界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_医学论文.docVIP

薰衣草花超临界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_医学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薰衣草花超临界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_医学论文.doc

薰衣草花超临界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_医学论文 薰衣草花超临界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_医学论文 作者:关建 赵文军 魏菁晶 高林 【摘要】 目的对新疆产薰衣草花CO2超临界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及多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方法依次鉴定为白桦酸(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胆甾醇(Ⅳ),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Ⅴ),芳樟醇(Ⅵ),乙酸芳樟酯(Ⅶ),硬脂酸(Ⅷ),硬脂酸甲酯(Ⅸ)。结论化合物Ⅳ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Ⅴ、Ⅷ和Ⅸ为首次从薰衣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薰衣草属 超临界萃取 香豆素 甾体 三萜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xtracts of Xinjiang origin lavender flowers (Lavandula angustifoli) from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MethodsThe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with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isolated by various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identifi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ResultsNin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betulinic acid (Ⅰ),β-sitosterol (Ⅱ),β-daucosterol (Ⅲ), cholesterol (Ⅳ), scopoletin (Ⅴ), linalool (Ⅵ), linalyl acetate (Ⅶ), steraric acid (Ⅷ), methyl stearate (Ⅸ). ConclusionCompound Ⅳ was isolated from Labiate for the first time. Compound Ⅰ、Ⅱ、Ⅲ、Ⅴ、Ⅷ and Ⅸ was isolated from Lavender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lavender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Coumarin Steroid Triterpene 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系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后移植世界各地,为传统大宗芳香植物,在我国栽培主要集中在新疆。由薰衣草提取的薰衣草精油具有抗菌、抗氧化、镇静安神、改善失眠、降低血压、促进细胞再生、解痉等功效[1,2]。随着对薰衣草开发的深入,出现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薰衣草精油的研究。关于其成分研究多集中于利用气质联用对挥发成分进行分析[3,4],而对超临界萃取物中其它类脂物成分分离研究未见报道。作者对薰衣草花的超临界萃取物进行系统的部位分割,并通过成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分析鉴定分别为:白桦酸(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胆甾醇(Ⅳ)、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Ⅴ)、芳樟醇(Ⅵ)、乙酸芳樟酯(Ⅶ)、硬脂酸(Ⅷ)、硬脂酸甲酯(Ⅸ),其中化合物Ⅳ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Ⅴ、Ⅷ和Ⅸ为首次从薰衣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 器材 1.1 仪器 HA121-50-02型超临界萃取装置,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生产;INOVA-400核磁共振仪,内标为TMS;FTS165型红外光谱仪,美国BIO-RAD公司生产;XT4A显微熔点仪(温度计未校正)。 1.2 材料 薰衣草花购于新疆农12师头屯河农场,由杨芳常高级农艺师鉴定为L.augustifolia的花,样品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Sephadex LH-20为上海化学试剂厂产品;硅胶(200-300目)为Merk公司产品;GF254硅胶薄层板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和分离 薰衣草花经农用粉碎机粉碎后,用100 L超临界装置进行萃取(萃取温度323 K,萃取压力20 MPa),得到粘稠淡黄色油状提取物。取提取物600 g,用0.5 L超临界装置进行梯度萃取,其中萃取温度323 K,萃取压力依次为8,9,10,11,12,13,14,15 MPa,随时间梯度增加;萃取时间为不同压力下各90 min。萃取剩余物用热乙醇洗出,共得到9个组分。选取组分9(100 g),经硅胶柱层析,依次用石油醚,乙醚,甲醇冲洗,得到3个部位。乙醚部位以石油醚-醋酸乙酯梯度洗脱

文档评论(0)

619731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