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ppt

《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题思路与方法 划分层次,划出关键词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概括有效信息,分析深层含义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秦至汉初,社会动荡,注重功劳能力选拔官员;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武帝始,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独尊儒家,重视官员个人品德;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再起,曹操“唯才是举”;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西魏北周,一脉相承,相对稳定,突出德行,注重能力考查; * 《 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 三实验 刘云侠 2011课标全国卷特点: 1、全卷通篇为材料题,重点考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离教 材渐行渐远;基础知识的考察逐渐淡化,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2、材料阅读难度较大:多取材于原始资料和 权威论著,总体难度系数在0.4—0.5左右。 3、阅读文字信息量相当大: 高频史料: 中国通史:新史学五名家论著; 古代经济史:各朝《食货志》 明清思想:《明夷待访录》 世界史:阿诺斯《全球通史》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2011课标全国卷: 文综全卷共:阅读量11049字;书写量2700字 历史4797字 第一卷 2分钟/题 第二卷 8分钟/题 2、5小时 50分钟 据说今年将继续增加第一卷材料阅读的难度! 一、针对第40题、4选一题: ----略谈材料题的解题过程 读题型: 1、概述类:“概括”“叙述”“描述”等。侧重“述”。 材料怎么说就怎么写,但要有一定的概括性。 2、简析类:“试析”“分析”等。重在“析”。 分析历史现象或结论背后的原因或影响。 材料中基本没有信息。 3、评述类: 以评论的语言叙述材料中的观点、结论。 信息在材料中,但要以主观态度表述出来。 40-1-1;45-1; 40-1-2;45-2; 40-2; 48-1。 审题: 咬文嚼字 常用问法: (1)根据材料X,指出(或概括、归纳)… (2)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 (3)结合所学知识,…… (4)综合x材料……谈认识 审关键词: (1)提示词:基本思路、答题的方式 (2)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程度等限制 (3)中心词:答题所围绕的中心内容 (4)求答词: 须回答的具体方面 答题思路的切入点:暗示背景 设问不同,难度不同哦 框定答题范围: 甲午战争的影响; 甲战对中国的影响; 甲战对日本的影响; 甲战对东亚格局影响 1、问什么,答什么,简明扼要。 2、多角度: 广度第一,深度第二, 多层次:分时间、空间、类别 3、书写做到四化: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工整化 答题:遵循的几个原则 逐层分析材料: 通常每一设问赋分:7—12分; 要求3—6个点。 如何逐层分析材料? -------善于给学生展示老师的做题过程; 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 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 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 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 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 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wbjll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