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省民俗旅游现状初步分析.doc
四川省民俗旅游现状初步分析
(2010年11月8日)
民俗旅游是以旅游地域的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内容及体验对象而进行的一种文化旅游活动。
如今的民俗旅游发展形势喜人,已经成为与自然风光游、名胜古迹游相辅相成的三大旅游系列活动之一。从当前四川的旅游业发展结构来看,以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为特色的旅游活动虽然还是消费者乐于接受的传统旅游形式,但是这两种由来已久的旅游活动的格局已定,而且受景点资源的制约已经难于大规模的开发和强势头的发展。以民俗风情为特色的旅游活动,虽然如今还达不到自然风光游和名胜古迹游的规模与效益,但是发展的态势方兴未艾,正在成为四川旅游经济的热点和亮点,其开发利用的效益和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
一,四川民俗旅游的基本特征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700多万。四川自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便有人类活动,并且逐渐形成古蜀文化,在距今2500前的东周时期,由于巴文化的兴起,逐渐融汇为巴蜀文化,扩大为巴蜀大文化体。至秦汉时期,巴蜀文化又逐渐融汇入中华文化之中。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四川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有文化部命名的“自贡彩灯之乡”、“安岳石刻之乡”;有川剧、清音、谐剧、散打评书;有在国际上极具影响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甘孜和阿坝等地的藏戏团、“金沙遗址表演团”以及九寨甲蕃古城的九寨天堂大剧院、中国情歌王国康定;还有蜀锦、蜡染、灯彩、糖画、剪纸、年画、龙灯、竹编、风筝、竹丝画帘、刺绣、龙舞、弦子、石雕等民间艺术,这些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四川还是多民族地区,藏、彝、羌、苗、回和土家等少数民族各有特色的居住、饮食、服饰、婚嫁、宗教仪式等传统习俗,皆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四川羌族地区作为我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地,地处边陲,偏远闭塞。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羌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习俗。而在汶川大地震后,这些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习俗同当地的旅游业一样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既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又开展旅游,将民俗文化和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开发模式。另外,四川的庄园、民居、川菜、川酒等也体现出独特的四川民俗特色。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四川省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民俗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四川民俗旅游首先在“市场定位”上,已从大众旅游市场转向细分旅游市场。就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进入的目标市场,并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使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的独特需要得到更充分的满足。其次,民俗旅游已从同质化、无特色的民俗旅游服务及产品的销售转向以游客民俗旅游需求为重心搞好特色服务及打造品牌产品。凉山地区推出“火把节民俗旅游”,就是一个同质化、重特色的成功例子。十多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火把节这个彝族历史传统的节日,从偏远的山村走向城市,从一两个县的部分地区走向全州,无论从节庆的内容层次,还是规模水平,都一年比一年丰富,一年比一年更具档次。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了全省的三大旅游节庆之一。凉山州委、州政府将其确定为2005-2006年打造的六大旅游精品之一,并决心将其打造成中国西部民族风情旅游第一节。?再次,民俗旅游已从追求规模转向创造绩效,从价格竞争转向整合营销;从单纯追求旅游收入到注重增强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2005年凉山“火把节民俗旅游”期间西昌市接待游客40.?08万人,其中过夜游客7.?68万人,占游客总数19%;普格县接待16.?33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2.?48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15%。以上数据说明,火把节还是本地游客占主导,还停留在自娱自乐的模式上。呈现出人多、旅游经济总量小、消费水平低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凉山彝族火把节并没有完全成为旅游产品,仍处在接待型向旅游产业型的转轨时期。
?? ?二、四川民俗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川地域辽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四川又是多民族地区,有中国重要的藏族聚集区、最大的羌族聚集区和最大的彝族聚集区。最能体现民俗文化的各种少数民族节日,另外,四川现有保存完好的古镇23座,还有,在我国八大菜系中名列前茅的川菜以及中外驰名的川酒等也体现出独特的四川民俗。
首先,市场观念淡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浪费严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市场观念不到位,对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够,导致民俗旅游开发利用程度低,据统计四川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量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不到其潜力的十分之一,单是甘、阿、凉地区的可开发量就十分巨大。很多已开发的景区也只能进行低层次的观光游览,而缺乏深度的市场开发,这实际上是对四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浪费。
其次,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四川经济相对落后,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资金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