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朱明軍教授從脾論治心律失常經驗.docVIP

17. 朱明軍教授從脾論治心律失常經驗.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明軍教授從脾論治心律失常經驗 彭廣操1指導老師:朱明軍2 (1.河南中醫學院2007級碩士研究生,河南 鄭州450008 2.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關鍵詞】心律失常從脾論治朱明軍 心律失常指心臟衝動的頻率、節律、起源部位、傳導速度或激動次序的異常,是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期前收縮、房顫、傳導阻滯、預激綜合症等多種疾病的總稱,可由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等引起,也可無明確基礎心臟疾病,總屬中醫「心悸」、「怔忡」、「脈結代」等範疇。臨床常表現為心慌不能自主,驚恐不定,伴見胸悶氣短、頭暈目眩、倦怠乏力、少寐多夢、脘痞納差、汗出肢冷、脈結代等症狀。導師從事醫研二十餘載,以治療心血管病為專長。心律失常臨床從脾論治,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從脾論治依據 1.1 脾臟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心神正常活動的物質基礎 心主血藏神。心神有賴心血的滋潤濡養。心血的生成則靠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入於脈中,變化所成。正如《靈樞.決氣》上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因此脾散精轉輸,「灑陳於六腑」,「和調於五臟」,功能正常,則血生有源,神有所養,「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若脾氣虛弱,生化乏源,血虛而心無所主,則心悸不寧。 1.2 脾臟所生痰濕是心神被擾的重要病理因素 正常生理情況下,人體所攝入的水液需經過脾的吸收和轉化佈散全身,發揮濡潤作用。多餘的水液則通過肺的宣降和腎的蒸騰氣化轉化為汗、尿等排出體外。水濕之邪在體內無以停留,痰飲則無以成形。《醫宗必讀》謂:「脾土虛弱,清者難升,濁者難降,留中滯膈,瘀而成痰。」一旦脾氣虛弱,運化失職,升降失常,清濁不化,水濕停蓄,凝聚日久而成痰。或脾本無虛,過食肥甘酒醴,生冷辛辣,或久居濕地,或勞逸失度,或七情所傷,損傷脾胃,脾氣漸虛,水谷、水濕無以運化,痰由內生。正如《醫學入門》所言:「痰飲……皆因飲水及茶酒停蓄不散,再加外邪,生冷,七情相搏成痰」。痰既已成,「隨氣升降,無處不到」,「痰居心位,此驚悸之所以肇端也」。 1.3 脾陽虛衰,水飲停於心下,發為心悸是心律失常發生的又一重要病機 《証治匯補.驚悸怔忡》曰:「有停飲水氣乘心者,則胸中漉漉有聲,虛氣流動;水既上乘,心火惡之,故築築跳動,使人有怏怏之狀」。又講「有陽氣內虛,心下空豁,狀如驚悸」,可見一部分患者病發心悸由於中陽不足,水飲停聚心下所致。脾臟通過散精作用,「灌注四旁」,防止水液停聚體內,維持人體水液代謝的相對平衡。若脾陽虛衰,不能治水,水飲內停,影響及心,往往擾亂神明,出現心悸不寧之症。《景岳全書.腫脹》道:「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三臟皆可影響水液代謝,脾制水生金,因此水飲皆可從脾而治。 2 導師經驗 導師認為,心律失常的發生多以虛為主,痰濕水飲等病理因素可相夾合而為病,病機總屬本虛標實。從脾論治既補心脾氣陽之虛,又制水飲痰濕之患,可奏一舉兩得之功。臨床辨証常分為三型: 2.1 心脾虧虛,心神失養 症見:心悸怔忡,面色無華,頭暈健忘,倦怠乏力,食少腹脹,舌淡,脈細弱。治宜:益氣補血,養心安神。方用歸脾湯加減。常用方藥:党參、炒白朮、當歸、山萸肉、龍眼肉各15g,黃芪、炒棗仁、神曲各20g,柏子仁12g,砂仁、炙甘草各6g。若久病體虛,損傷心陽,見形寒肢冷,面色蒼白,心悸不安,可加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以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2.2 痰濁內阻,心神被擾 症見:心悸胸悶,頭昏肢重,咽喉不利,脘痞納呆,舌暗苔白膩,脈滑或濡。治宜:健脾化痰,寧心安神。方用二陳湯加減。常用方藥:半夏、桔梗、枳殼各9g,陳皮、全瓜蔞各12g,茯苓、炒白朮、甘松、石菖蒲各15g,佩蘭、神曲各20g,炙甘草6g。若見心悸時作時止,善驚痰多,食少泛惡、心煩口苦,尿赤便秘,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系停痰日久,郁而化熱,痰熱內擾所致,可用黃連溫胆湯加減以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2.3 脾陽虛衰,血瘀水阻 症見:心悸眩暈,面色瘀暗,口唇紫暗,氣短喘促,胸脘痞滿,形寒肢冷,小便短少,下肢水腫,惡心吐涎,舌淡嫩,脈細弱。治宜:溫陽健脾,化瘀利水。方用:苓桂朮甘湯合四君子湯加減。常用方藥:党參、茯苓、炒白朮、澤瀉、豬苓、車前子、大腹皮、川芎、赤芍各15g,葶藶子、益母草、丹參各30g,砂仁、神曲各15g,桂枝9g,炙甘草6g。若喘息不得臥,冷汗淋漓,四肢逆冷,高度水腫為心脾腎陽聚虛,可用真武湯合人參四逆湯加減以回陽救逆,化瘀利水。 此三型皆由脾氣或脾陽虛弱所起,日久或致氣虛,鼓動氣血無力,或致痰濁阻滯氣機,血流滯緩,或致水飲停聚,阻滯心脈,均可有不同程度血瘀之症,導師常臨証常選用赤芍、川芎、當歸、丹參、桃仁、紅花、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品隨証加減。 3 病案舉例 患者,男,43歲,2009年7月12日初診。陣發性心慌6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0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