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滦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作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浣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 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移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由于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无由达江浒”,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 (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
1、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
B.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
C.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
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
B.齐浣迁官润州之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移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
C.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
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文中所引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
D. 从李白《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每小题3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doc
-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教案 苏教版.doc
-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童年的朋友》教案 苏教版.doc
-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2课《一面》教案 苏教版.doc
-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3课《我的老师》教案 苏教版.doc
-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 苏教版.doc
-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5课《赵普》教案 苏教版.doc
-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登岳阳楼》教案 苏教版.doc
-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苏教版.doc
-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苏教版.doc
- 河南省信阳市六高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暂无答案).doc
-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题.doc
-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数学(理)试题.doc
-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校联考化学试题(无答案).doc
-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校联考历史试题.doc
-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校联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
-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四校联考化学试题(无答案).doc
-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四校联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
-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四校联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