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doc
对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的认识
【摘要】 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这些都说明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法律上还面临着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地质遗迹法规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字】 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地质遗迹保护
【正文】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提高,生活法式有着巨大的改变。为了满足自己精神发面的需要,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大自然的角度。去探索、揭秘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作。地质遗迹就是人类探索目标之一,建立开发地质公园是每个国家现今的精神需求之一。然而,在开发地质遗迹时,对于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而言,如何在开发与保护间和谐发展是每个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
1、地质遗迹的定义及形成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2、地质遗迹的类型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
2.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2.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2.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江西龙虎山丹霞地貌;三清山地质构造等。
2.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2.6地质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江西庐山冰川遗迹等。
3、地质公园建设范围及要求:
3.1 “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线并且有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地质公园范围的大小和边界的确定要根据①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的景观分布范围大小;②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资源的可保护性;③发展旅游所需的面积;④地质遗迹和自然人文资源相关联性和公园的整体性等因素确定。按照地质公园中划分的核心区、旅游区、建设控制区、外围保护区和面积适宜性原则来圈定公园边界。
3.2 建设要求:
3.2.1 重点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地质遗迹是地质公园的核心,没有地质遗迹就没有地质公园的存在。
3.2.2 保护和建立多样化乡土生态环境系统大地景观。
3.2.3 维护和恢复河道、湖岸的自然状态。
3.2.4 保护和恢复湿地。
3.2.5 建立环境通道和非机动车绿色通道。
3.2.6 建立环境卫生保障系统
4、我国大力度开发地质公园的主要意义
地学旅游资源很早就得到中国祖先的认识,有些诗人、文学家讴歌名山、行吟大川,融入自然,实践了天人合一。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就是一部中华大地天地人和、全民族开发和保护中华大地自然资源的历史,而对地学旅游资源的认识、开发和保护正是孕育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既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袤的物质基础,反过来又承载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进而增添了地学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使之增色生辉,丰富多彩的地学旅游资源和悠久的中华历史文明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能率先在国家的层面推动地质公园计划的重要条件。
4.1 全面提高旅游行业的科学知识含量
开发地质公园其目的之一是成为传播知识、开展科普的基地,我们在地质公园中对景点解说词的编写、说明牌制定、旅游路线安排、导游资料的编印、导游人员的培训以及博物馆的陈设等无不增添科学内容,如地球科学知识、气象科学知识、动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减少解说词中想象和传说的色彩,寓科普教育于游览,寓知识传播于休闲,目前我国44个国家地质公园中有近30个已完成导游词、说明牌、旅游路线设置、景点开发的科学内容补充,特别是以地学知识为主要陈设内容的博物馆的建设,这就使遍布全国的地质公园成为群众性科普活动的基地。
4.2 让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