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调适.doc
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调适
【摘要】: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生理发育年龄普遍提早,生理上早熟导致与心理发展的正常化相脱节,使13—15岁年龄组学生有成为“危险人群”的倾向,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困扰,成为广大教师、家长和社会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心理偏常的调查分析,并对心理问题调适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纠正学生心理缺陷,预防学生心理疾病,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问题 成因 调适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给全人类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的状态。”然而,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是否都健康呢?回答是否定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生理发育年龄普遍提早,生理上早熟导致与心理发展的正常化相脱节。进入初中后,与父母的心理离乳、与同学关系的敏感以及自我闭锁而常常得不到及时宣泄,加上独生子女中存在的特殊心理问题、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身体发育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业竞争的加剧、升学压力的增大,给学生以巨大的心理冲击,使初中生心理时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心理问题现状变得相当严峻。与此有关的一个具体表现是,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厌学、逃学、恐学、早恋、离家出走、偷窃等不良行为发生率上升,甚至自杀也偶有发生,使13—15岁年龄组有成为“危险人群”的倾向,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困扰,成为广大教师、家长和社会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一、 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们选用国内外使用较广泛、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简称SCL—90),我县某校初中的学生进行了测验。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初一学生的情况更为令人担忧。在对当时的初一年级进行调查时,存在心理卫生问题者的比例达到22.9%,这不但大于陈家麟等(1984)调查中小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者的平均检出率16.55%,也大于赵国秋等(1987)调查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者的平均检出率16.7%,估计这与升学后所面临适应新环境的压力和青春期刚刚开始的心理冲击有密切关系。从初一到初二再到初三,总的来说,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出现下降的趋势,当然这是由于学校给予了初二、初三学生更多的心理健康指导,这样一种心理卫生问题者的较高检出率,说明心理健康指导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一个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经常受到自卑、自我怀疑、焦虑、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困扰,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常常呈下降的趋势。一个偏执、敌对情绪倾向明显的学生总是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个性中渐渐形成了孤独、自我封闭、自私、待人不友善等一些不良的品质。相反,一个心理稳定,在SCL-90中得低分的学生,学习成绩会稳步上升,人际关系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极少会陷入心理危机中。
学生的心理健康或行为问题,并非现在才有,只不过今天的问题更为严重、更为突出。原因在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6)(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这主要是因为“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这里具体又分为外部原因和自身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家庭环境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孕育温室。其一:当前三口之家居多。由于这个缘故,独生子女失去了和兄弟姐妹甚至是邻居孩子一起生活、互相学习的机会,无论是玩具、点心还是父母的宠爱都被他独享,因而难以培养“谦让”“爱人”“互助”的精神,也不懂得怎样与别人分享乐趣,交友范围缩小,极易形成任性、懒惰、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不够合群等毛病和“闭锁”心理,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自利的性格,另外,又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的锻炼,遇事往往束手无策。看到别人强于自己往往妒忌心理。其二、当今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造成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的急剧变化,使得部分成年人无法对自己及时做出调整,并予以适当反应。 这就导致成年人自身情绪易产生剧烈变化,使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及大脑功能紊乱,并将这种情绪转换成各种非理智的行为、语言在家中渲泄,有的则把自己的失败转成对子女的不符实际的要求。子女在这种不良的情绪感受中使大脑机能遭致慢性损耗,最后出现大脑机能失调,造成心理偏常。像离婚家庭子女,极易发生情绪低沉,不能适应现实生活,致使学习成绩降低、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于使品德滑坡、人格异常。
2、社会环境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催化剂。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上滋长的唯经济主义的影响,在学生中表现为“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二是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11 T 527-2021 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ocx
- 国开2020年秋《计算机绘图(本)》形考任务检测1-6.docx
- 全国班主任比赛一等奖《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模板.pptx
- 如何做好妇产科科室管理.pptx
-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课件.ppt VIP
-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名篇名句默写模考题练习(共九组,附参考答案).doc
- 《压力性损伤》课件.pptx VIP
- 2025年高级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司机)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资料(浓缩300题).pdf
-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从临床到护理的全流程管理.pptx VIP
- 2025年中级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司机)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