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能力_.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吸收能力_.doc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 作者 韦影,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年份 2007(9) 样本 本研究总共发出调查问卷268份, 收到来自浙江、广东等地的有效问卷142份,有效问卷率为53%。 样本涵盖的行业范围: 即包括软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制药和新材料业等高新技术企业71家, 以及机械制造、化工和纺织业等传统行业企业71家, 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与传统产业的企业所占比例各一半。 样本产权性质: 样本企业中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样本企业设立的年限: 样本企业既包括成立不到5年的新企业, 也包括长达50余年的老企业, 总体上以成立年数在10—15年的企业居多。 样本企业规模: 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约占25.4%, 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至3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和超过3亿元的大型企业分别占31.7%和43%。 样本员工总人数:既有不足50人的小企业, 也有超万人的大企业。综上分析可知, 本研究样本覆盖范围较为广泛,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研究背景 现有研究中专于探讨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较为缺乏, 大多数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在概念上仅将社会资本的概念延伸至企业层面。总体上可将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划分为两种:基于资源的概念和基于能力的概念。 为深入展开企业社会资本及其相关研究,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划分。他们所采用的研究维度主要分为三种: 一是从企业内的个人层面出发分解社会资本进行研究(边燕杰, 丘海雄,2000; 张其仔,2002);二是单从企业内部或外部联系出发划分社会资本(Cooke and Clifton,2002;张方华,2004;石军伟等,2007);三是从企业社会资本自身的特征维度出发进行研究(Nahapiet and Ghoshal,1998; Yli-Renkoet al.,2001; Landryand Amara,2002;王霄, 胡军,2005)。 自变量 企业社会资本(包括结构维度,认知维度,关联维度,其中认知维度为结构维度和关联维度的中介变量) 因变量 企业创新绩效 中介变量 认知维度在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发挥效应中承担中介变量的作用 吸收能力在企业的社会资本和创新方面承担中介变量作用 主要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吸收能力作用的情况下, 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等三个维度的水平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均具有积极显著的作用; 企业社会资本三个特征维度的水平通过提高吸收能力进而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其中, 认知维度在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发挥效应中承担中介变量的作用。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建议以知识的获取和利用为导向, 注重企业社会资本三个维度水平的均衡提高。 研究局限性 问卷样本太少,并且问卷的结构设计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的样本选取只是选取了中国的几个城市的企业,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把认知维度作为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的中介变量,这只是实证结果的一个展示,还缺少有力的理论支撑。 未来研究方向 可以进行企业的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 研究企业社会资本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以及社会资本的三个属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研究企业社会资本是如何影响吸收能力,吸收能力是如何影响创新能力的。 定义 文中没有提到 测量 文中没有提到 基于吸收能力的企业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 Inter-firm tecnology coorperation effects of absorptive capacity, firm size and specialization 作者 Frederico Rocha 期刊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ies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年份 1997.11 样本 资料来源于81家公司,31家日本公司,23家欧洲公司,27家北美公司。主要搜集这些公司的专利存档。其余的信息从欧洲专利办公室获得。 研究背景 实证和历史研究表明,跨领域的技术研究会提升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的生产周期,这会导致企业的技术重组,重组的一部分就是企业间的合作。在企业研究中,应该强调研究与开发的能力获得。异质性资源不可能被内化,因而,应该由联盟来获得。企业间的合作是为了避免高的沉没成本。企业间的合作会越来越频繁,多样化经营的企业会更加注重企业能力的整合。 技术合作的推动力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技术成本的上升 跨领域的合作 缩短生产周期 提升技术进步频率 吸收能力比企业内部的研究与开发更有优势,发展好的企业倾向于和其他企业合作来发展自己的技术多样化。研究与开发有利于吸收能力的提升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