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明太祖朱元璋与李善长的君臣关系
[摘 要]李善长,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后以“胡党”之名被处死。在古代社会,封建专制主义强调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皇帝主宰一切,任何威胁统治的因素都会遭到打压。王朝初建之时,君臣尚可同心同德,待统治趋于稳定,君臣的共同利益逐渐转化为利益矛盾,随着矛盾的扩大,双方的信任关系逆转为君对臣的猜忌和打压。太祖朱元璋与功臣李善长的君臣关系的演变也无外乎于此。对两者君臣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对洪武时期太祖滥杀功臣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朱元璋;李善长;君臣关系
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适逢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李善长择明主朱元璋,以其才智获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为明朝的建立和有序运转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却以“胡党”之名被处死,累及全家七十余口人。打天下时,朱元璋和李善长在利益上达成一致,建立信任关系,以此来实现前者的宏伟帝业和后者的自身抱负。随着明朝的建立和统治的加深,两者的共同利益逐渐转变为君臣之间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信任关系被打破。朱元璋向来多疑,而李善长“内多忮刻”的性格和“贵极而骄”的行为,(1)日益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尤其是他的卓越功勋和以他为首的淮西集团的庞大势力,更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在明朝,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走向顶峰,强烈的皇权至上意识和自身奋斗经历促使太祖朱元璋大权独览,唯恐臣子僭越礼法、为非作歹。面对如此政治氛围,臣子必须为官谨慎,若不然便会遭到杀身之祸。分析朱元璋与李善长君臣关系的变化,可以对太祖在洪武中后期滥杀功臣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一、李善长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
元朝末年,统治者昏庸腐朽,社会经济残破不堪,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使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摧毁着元朝的统治。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首举义旗,拉开了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的序幕。当各地起义风起云涌之时,李善长为避乱而隐于滁州东山之下,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以期投靠明主。
当时,朱元璋率领的军队是众多起义军中的一支。与其它义军相比,他的军队作战勇猛、军纪严明、深受百姓拥护。朱元璋告诫诸将:“克城以武,戡乱以任”(2),每当攻下一座城池,他都严禁将士劫掠财物烧毁房屋。除了严明军纪外,他以“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3)为口号,采取笼络地主阶级的措施,来争取深受民族压迫之苦的汉人的支持,以期建立汉族地主阶级政权。朱元璋深知人才是取胜的倚仗,于是他广招有贤之士,以礼相待、委以重任。隐士李善长十分佩服朱元璋的雄心和谋略,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4年),朱元璋率军攻打滁州时,李善长前来投靠,被命为掌书记。当朱元璋询问平定天下的计策时,李善长答道:“秦乱,汉高祖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4)。李善长的话语不仅流露出对朱元璋的一片忠诚,更为其实现霸业指明了方向。朱元璋欣赏之余,视李善长为左膀右臂,升其为参谋,参与决策制定。期间,李善长对朱元璋的辅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调和诸将、严明军纪。朱元璋曾告诫李善长:“方今群雄并争,非有智者不可与谋议。吾观群雄中持案牍及谋事者,多毁左右将士,将士弗得效其能,以至于败。其羽翼既去,主者安得独存,故亦相继而亡。汝宜鉴其失,务协调将以成功,毋效彼所为也!”(5)对此,李善长深记于心。对于归降的将士,李善长能够辨别贤愚,传达旨意、调和诸将,使将士消除疑虑,安心跟随朱元璋。如:朱元璋镇守和阳时,诸将皆是郭子兴的部下,互相不服气,李善长便从中斡旋调节,使得将士同心同德。李善长还严于整顿军纪,每攻下一座城池,经朱元璋同意,他便四处张贴禁令,以此禁止将士侵扰百姓。
第二,留守后方、供应军需。朱元璋得以扫除强敌登上帝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朱元璋外出征战,命李善长留守后方,他统筹全局,转运粮草,积极供应前方军需。同时,他还加强后方军事防务,发展后方经济,以此来保证后方秩序稳定、减轻人民负担。经李善长的管理,后方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将士和睦的局面,“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6)可见,李善长在后方的管理,为朱元璋在前线作战争取最后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三,发展经济、革除积弊。李善长注重发展经济,减轻人民经济负担,以此来缓解阶级矛盾。首先,他整顿盐法、钱法、茶法、铁冶及鱼税等税收,这些事务虽然比较琐碎,但他巧以利用,达到了革除积弊、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效果。其次,他还积极推广实践朱元璋的屯田垦荒思想,在各地实行屯田制度,发展水利事业,使许多荒地变为良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