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设计中几个需要注意的要点探讨.doc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设计中几个需要注意的要点探讨
张延钦
(华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55)
摘 要: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一个更密、更快、更先进的铁路运输网正在形成。做好客运专线隧道断面轮廓、洞门结构形式、衬砌结构和支护形式、防排水、施工方法及超前地质预报等方面的设计,对隧道的功能要求至关重要,本文正是基于这些设计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客运专线;建筑限界;缓冲结构;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
Discussion on several points need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during high-speed passenger railway tunnel design
Zhang Yanqin
(Hua Ti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Beijing, 100055)
Abstract:With Chinas high-speed passenger railway development, a more dense, faster and more advanced railway transport network are forming. Completing PDL tunnel profile outline, portal structure, lining structure and support form,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advance geological forecast in design,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tunnel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se design essentials thoroughly discussed.
Key words: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structure gauge; cushioning structur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advance geological forecast
0 引言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建设进度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将基本建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中原地区、武汉地区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部分城际铁路也将建成通车。高铁是现代社会的新型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下面以时速250km/h的双线铁路客运专线为例,来介绍一下这几个要点。其中正线主要技术标准确定为:限制坡度20‰最小曲线半径一般00m,困难00m;牵引种类电力;
1 隧道建筑限界与断面内轮廓
我国高速铁路建筑限界分为200km/h客货共线、200km/h及以上客运专线、200km/h客货共线双层集装箱运输三种,统一制定了200km/h、250km/h、350km/h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的隧道衬砌内轮廓。
正线隧道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中规定的建筑接近限界和内轮廓。断面采用单洞双线形式,内轨顶面以上净空面积为92m2。曲线上的隧道不考虑内轮廓加宽。其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见图1-1。
图1-1 双线隧道轨面以上净空图
Fig. 1-1 Headroom of double-line tunnel above rail surface
2 洞口设计
2.1 洞口位置的确定
洞口位置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贯彻“早进晚出、保护环境”的原则,同时还应结合洞外坡面防护、洞口排水、施工场地及便道引入、弃砟处理及施工干扰工程及施工条件、运营要求确定。以不破坏或少破坏原地表为宜隧道进出口线路中线应尽量与地形等高线垂直或大角度相交,洞口尽量洞口位置尽量设在凸出的山坡附近,杜绝设在山谷、山坳中心地带,造成排水隐患。
隧道洞口均设置洞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洞口地质条件及附近建筑物、周边自然环境等因素,在保证结构和运营安全以及排水通畅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洞门结构的设计,尽量减少洞口边仰坡的开挖做好环境保护。
图2-1 斜切式洞门结构图
Fig. 2-1 Structure of crosswise type tunnel portal
图2-2 喇叭口洞门结构图
Fig. 2-2 Structure of bellbottom type tunnel portal
2.3 洞口缓冲结构
隧道洞口结合接长明洞,在明洞上适当开口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开口一般宜采用与隧道净空内轮廓相似的开孔式设计,侧面或顶面开减压孔,面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