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个儿子(第一教时).doc
三个儿子(第一教时)
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 楼叶菲
2009、5、19
候课
1、 学生背古诗。
2、 学生准备好一枝铅笔和一本书。把文具盒放在课桌里面,让它好好睡一觉。
(学生的学习常规教育落实很到位)
一、谈话导入
1、说说今天到阶梯教室来上课,心情怎么样?我们只要想到一个人,紧张的心就会平静下来。说说我们的妈妈吧!
2、 想不想看看妈妈眼中的我们是怎么样的?播放几个妈妈夸孩子的片段。
3、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三个妈妈和她们的三个儿子。拿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三个儿子
(课前谈话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又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分组出示)
既聪明又有力气 水桶
嗓子 胳膊 翻跟头 水直晃荡
我们发现第二组词的最后一字都读轻声。
沉甸甸 拎 正音:沉甸甸 甸一个字念第四声
丁零零 铃声 年龄 山岭 红领巾
看着这些穿红衣服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都有令
生2:他们都读后鼻音
师:令和提手旁合在一起读,前鼻音。大家再读一遍
我们做一个拎的动作吧!拎要用手,有时还要用两只手呢!所以拎是提手旁。
一起来写写拎字吧!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生练写2个。
(生字拎的教学非常到位。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对比,强调了拎的读音;学生通过动作演示记住了拎的偏旁——扌,同时理解了字义,进一步领会了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的规律;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和练写,牢牢掌握了拎的字形。一环紧扣一环,扎扎实实实。体现了低段字词教学的重点。)
三、深读感悟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拎、甸、沉甸甸
师:摇身一变,变成了三个儿子。师板贴三个儿子的头像。
这三个儿子有什么特点?生1:生2:生3:……
生4: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课文讲到了三个儿子、三个妈妈、一位老爷爷。把妈妈介绍的句子划下来。
生划句。
师出示三个妈妈说的话。
师:请你们自己读读妈妈说的话。等会儿请你做其中的一个妈妈。
请一生读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生:一个妈妈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这个妈妈说了孩子的几个特点?板书:聪明 力气
用上既、又把孩子的两个特点说得既清楚又有条理。
出示:妈妈说:“我的孩子既( )又( )。”
聪明 活泼 有孝顺
坚强 勇敢 关心他人
……
(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既。。。又。。。语言的训练紧紧扣住文本,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选择,给学生一个台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请生再读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师:谁也比不过他,意思是说——
生1:无人能比
生2:举世无双
请生读——指读——齐读
师:谁来读读第二个妈妈说的话?
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情境对话
师:这位妈妈,黄莺的歌声美妙极了,能和您的儿子相比吗?
生:不能比。
师:这位妈妈百灵鸟的歌声婉转动听,能和您的儿子相比吗?
生:不能比。
师:歌唱家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能和您的儿子相比吗?
生:不能比。
一起读读第二个妈妈的话吧!
师:看到小朋友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了。我来读读第三个妈妈说的话吧!
师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第三个妈妈很谦虚。
板书:不特别。
师:谁来做做谦虚的妈妈?指读。男女生分读三个妈妈说的话。
(朗读训练体现了很强的层次性,先由学生自己读,读正确,再逐句落实,第一句详细地指导,把目光放在具体的词语中,出示既。。。又。。。把两个词语恰当地结合起来,适时出现孩子优点的词语,再指导朗读这一句。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有机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无形掌握了朗读的技巧。第二句由扶到放,采用师生情景对话的形式。第三句采用范读的形式,由学生跟着读。)
读着,读着,课文是怎样把三个妈妈的话连起来的?
生:一个、又一个、另一个
师:(板贴:一个、又一个、另一个 ) 我们在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用上一个、又一个、另一个,这样说起来就更具体了。
出示:老爷爷听了妈妈们的谈话,知道了三个儿子的特点:
一个———————————————————————。
又一个———————————————————————。
另一个———————————————————————。
(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填空题的出示,既是对上面所学内容的梳理,又巧妙地进行了一次句式训练,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分层达成了目标。)
师:妈妈们拎着的水是怎样的一桶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