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防战略略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攻防战略略论.doc

攻守战略泛说 “攻、守”是战争时代的一对矛盾,于《易经》可表述为动或静,于做人可表述为进或退,于书法可表现为放与收,于团体可表述为扩张、收缩,对某一领域的占有、放弃等等。“攻、守”常常属战略层次上的决策,有时攸关成败、生死。很多情况下是“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有时瞬间互相转化。在错误的形势下,攻守易位,该攻时守,该守时攻,必然得到错误的结果;貌似正确的形势下,攻守对象搞错或攻守过度,也会一败涂地。 古今中外,由于选择了错误的攻守策略一战而败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说拿破仑滑铁卢的惨败、希特勒斯大林格勒的拐点是明显应该取“守”的形势下,由于贪欲过重、狂妄自大、头脑发热,做出了“攻”的决策所至;那么,南宋赵构在岳飞屡战屡胜,正准备引诱金军全面出击,乘虚直捣金国国都的大好形势下,冤杀岳飞,采取“和议’”——“遇到了这么难得的进攻机遇,却仅仅因为小孩子生点病而错失它,可惜啊!”这就是该攻的时候不攻;在听说颜良文丑被杀后,谋士沮授对他说:“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我军数量虽多,然而士兵作战勇敢不如曹操的;曹操粮食很少,并且后勤保障远远不如我军。所以,明显曹操急于决战,而我军应该坚守,放长线,钓大鱼,拖垮他。”这又是一个攻守战略的决策关头,可惜袁绍并没有听进去。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的攻守策论,显示出他过人的战略眼光,在当时的情形下,连吴抗曹,谋荆州,图益州,征服蜀越,最后达到三分占其一的英明论断,的确是一条知己知彼,攻守皆适的千古良策,后来证明,它确实是三国蜀汉政权,乃至三国鼎立局面的催生剂。 据《三国演义》说,刘备听完了,就此认定诸葛亮是依靠,哭着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是很妥帖的。(当然他代表了近于完美的古代儒士的人格,以及他和刘、关、张四人代表的千秋大义是不容撼动的,这里暂不去表述。) 近代也有一个大家极为熟知的失败例子,就是蒋介石。据史载,在30年代初的时候,他把攻守对象搞错了,当时如果把对中共苏区的进攻改为防守,而对进驻东北并已剑指华北的日军采取进攻的策略,估计中国形势会大变。一方面,当时的中共会立即主动与之合作,联合抗日,另一方面,对于当时未真正归属他的地方军阀们,如要调动他们的军队打“日本鬼子”,谁敢说个不字?(这在“西安事变”后的史实中得以证实,“台儿庄”战役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最重要的是,他会得到东北、华北及全中国大多数人的拥戴。然而,他却把苏区作为进攻对象,又想在进攻苏区的过程中处心积虑地削弱地方军阀,对日本却“攘外必先安内”、节节防御、态度暧昧,搞得里外不是人。“西安事变”后,变成被迫抗日,搞得非常被动。最后他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民心。 可见攻守策略之重要,“千古风流人物”们运用得当则功成名就,泽被子孙,说不定还能功在千秋;运用不妥则身败名裂,为他人做嫁衣。其关键在于决策者的胸怀、德行和智慧。一些风云人物,心胸宏大、无私为民、眼观透彻、虚心下士,收放舒展,进退自如地运用攻守策略,终成伟业,造福百姓;而另一些,或因器局才力所限,或因私心贪欲过重,没能很好地掌握住当时手中决策的权杖,最终遗憾终身或遗臭万年。 汉武帝刘彻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者的例子,他在位的最大功绩就是巩固汉朝的中央集权——这是他对西汉王朝的贡献;攻击匈奴,深入大漠,封狼居胥山,打得匈奴由强变弱,——这是对中原文明的贡献。就这样,他还是使“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像舜和禹那样整日辛苦,把自己献给老百姓,我才不去学他们呢。”结果是秦朝十分短命。 其实秦始皇早就感到了匈奴的强大难驯,他修筑长城,布置重兵戍边,都是积极准备对匈奴用武。陈胜吴广起义,史记说:“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櫌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几百乌合之众,振臂一呼,手里没有正规武器,不过是些农具木棍,他们所到之处,所有百姓都会奉献食物,得以纵横天下。”这主要是由于秦朝滥用民力过度,不得人心造成的。同时,也证明了其精锐大部队都驻扎在对匈奴边的境上,后来的史实证明秦军是很有战斗力的,要不是秦二世弱智,赵高奸佞不容人,致使大将章邯反水,项羽的军队与秦军胜负难料。当然如果秦始皇不死得那么突然,如果大将蒙恬不死,如果其大儿子扶苏继位,秦国改为休息政策……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秦朝灭亡以后,中原战乱,匈奴借机发展壮大,到西汉统一时,其疆域要远远小于秦朝时代的,匈奴当时之强,就连极善用兵、自称“乃翁天下马上得”的刘邦,也在汉初被其打败并围困过。汉武帝以前,西汉对匈奴一直采取忍让、绥靖政策,但匈奴一直不能大规模南下,除了惧怕深入中原不是汉军的对手外,谁又敢说当时秦长城没在其中起了重要的防御作用呢?其实西汉很多制度也是沿袭了秦朝的。可见秦始皇对匈奴的进攻策略是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