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州湿地环境与变迁与城市发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广州湿地环境的变迁与城市发展① 曾 新 (广州市地方志馆,广东广州,510610) 长期以来,广州作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鸦片战争以前是 世界最负盛名、最繁荣的对外开放港口城市之一,成为封建社会后期我 国沿海城市中的代表。广州经过长期发展于清代定型的城市格局,不 仅作为中国城市形态类型之一有着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对于今天城市 的持续发展亦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城市格局的形成受诸多的主客观因素影响,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 发展的必备条件,亦是影响城市外在风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早期的 广州城位于南海之滨的西、北、东三江总汇处,前I临宽阔的珠江,后枕越 秀山,东西为文溪包绕,城市中心2000多年除个别朝代外,一直在今北 京路财厅前一带,并由此向四周拓展,重点在南面、西面的河滩及沼泽 地。湿地环境确立了古代广州作为国际性贸易大港的重要地位,并推 动着2000多年来广州的城市建设。 一、历史时期广州湿地环境的变迁 有古代文献记载又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广州城,为秦始皇 三十三年(前214)所筑的番禺城,修筑在甘溪下游的越秀山前台地上, 城外东、西、南三面除台地及残丘外,均为珠江泛滥平原,尤其在南面和 西面濒临珠江及流溪河,地势低平,河床直逼台地。此后,各个朝代的 广州皆以番禺城为中心,进行修葺,并随着河滩淤积成陆而向南、向西 扩展。在有关古籍及古城图中,广州古城有西濠、东濠、南濠、玉带濠、 清水濠、司马涌、西关涌、六脉渠及其支脉等众多纵横交错的河网。据 ①项目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编号Z7—90)。 218 论广州湿地环境的变迁与城市发展 不完全统计,民国前建成的、可考其兴建年代的古桥有62座,小桥流 水、舟楫当车是古代广州城的风貌,被清代《羊城竹枝词》描绘为“水绕 重城俨画图,风流应不让姑苏”。近代,由于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 输方式的兴起,特别是民国以米的近百年问,随着拆除城墙、开辟马路, 水运地位逐渐降低,河涌污染淤塞日益加重,广州城的众多河涌萎缩、 消失。至20世纪80年代末广州市老城区的主要河涌约36条,完全 (或部分)改建成暗渠的有26条①,占总数的70%以上,其中著名的六 脉渠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已消失。市区著名的西湖、菊湖、兰湖、泮塘 等湖泊、沼泽,自明代至清末,陆续开发为民宅或商业区。古代广州保 持了相当长时期的南国水城特色在解放后基本消失殆尽。 1.珠江大幅度缩窄 古代珠江相当宽阔,元代以前广州黄埔地区的南海神庙前的黄木 湾尚有“大海”之称。由于珠江泥沙淤积,沙洲并岸及边滩扩大,珠江河 道缩窄。自汉代至今,流经广州市区的珠江北岸向南推移1300米;珠 江南岸向北推移约200米,稳定在河南红色基岩台地一线。 根据南越国宫署的考古发掘,并结合第四纪钻孔资料推测,汉代按 西湖路至河南红色基岩台地最北端的南华路(今海幢公园前)直线距离 计,珠江宽约1700米②。 明嘉靖《广东通志》卷二称:“坡山在府城内西南,高三四丈余,相传 为晋时渡头”,当为古籍记载的最早江岸位置。今坡山五仙观内保存着 “仙人拇迹”,据曾昭璇考证为河流冲蚀形成的壶穴地貌遗迹,此地(今 惠福西路)距今江岸约1100米。故晋代按惠福路至南华西路计,珠江 宽约1500米。 宋代,嘉定三年(1208)疏浚南濠时“自闸至海长七十五丈”③、“水 ①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市志》卷3,广州出版社,1995年。第185页,第 Z13—215页。 ② 徐俊鸣:《广州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3页。 0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元大德南海志残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 第53页,第54页。 219 南方社会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 闸在东西雁翅城濠口,嘉定三年经略使陈岘所创”①,即珠江北岸自当 时城南的玉带濠再向南推移七十五丈,应在今大新路一带。此时按大 新路至南华西路计,珠江宽约1000米,珠江仍有“小海”之称。 明代修筑新城后,根据明万历《广东通志》中的《广东省城图》判断, 自西向东黄沙、太平沙及东濠口沙洲已连陆,这时珠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