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 摘 要: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校德育工作面临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要应对这一挑战,扭转德育实效性不断弱化的趋势,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应围绕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重塑合理的高校德育理念,建立多层次的德育目标导向,完善德育内容,改革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以增强高校德育过程的实效性,实现德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21世纪;德育;教育模式;实效性;探索 21世纪是信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个时期的特征表现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空前紧密。全球化使国际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观念更新不断加强。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关注大学生思想变化和内在需求,结合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和道德规范,正确定位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实效性德育教育模式,让德育走向生活,走向现实,走向社会,挖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潜力,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这是以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念为己任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审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重塑科学的高校德育理论 1.1全球化对高校德育观念提出挑战 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重视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容。“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1]。德育观念是人们对德育的基本看法和理性认识,是先于行动的核心理论和哲学前提。没有科学的德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满意的德育效果,而德育观念的更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人类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由此带来了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碰撞。由于社会制度、社会主体、经济形式、文化类型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价值实现的多元化。从我国情况来看,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意识、价值观念随之涌入和渗透,世界互联网的作用更是加剧了这种渗透和辐射。反映在高校生活中,高校德育是依然固守并强化传统一元化的价值观念,还是趋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吸纳和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德育何去何从,这是以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念为己任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审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2重塑高校德育理念的对策 高校德育工作面对全球化挑战,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必须重塑合理的高校教育理念。 德育教育应坚持“知行合一”,重视道德养成教育。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本质特点是“知行合一”,只知不行,不能把道德要求内化为道德品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因此,德育过程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不是一般地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是要把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由理论的认知变为对象的现实行为。 高校德育应该是开放性的教育。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作为社会个体的个人无法拒绝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浪潮的冲击,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要实行开放性教育,联系当代社会实际,通过校内外环境接触与社会实践,让学生理解生活,理解世界,内化自身的道德品质,践行自身的道德行为。 高校德育应该是互动式的德育,以往高校德育大都采用灌输式方法,从而人为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一道藩篱,难以激起他们对真理的热情和执着追求。大学生自我判断意识和道德选择的能力是决定他们思想行为的关键,相应地,高校教育工作将不可避免地由社会代替选择方式向帮助学生个体自主选择的方式转变。再者,灌输式德育工作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主体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和对先进意识形态的把握必须明显高于客体,而现代社会由于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可能会出现客体对信息的把握在质上和量上超过主体。因此,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必须由单向式教育发展为互动式交流。 高校德育应该是人性化的教育。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控能力、社会参与意识明显提高和增强,其思想方式、生活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已经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与父辈们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少了许多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更关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正义的追求。高校德育不应该以圣人、神人、至人的形象去要求现实的人,而是以关注人的生活为核心内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引导人的正确欲望,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21世纪道德教育所必须认真对待、做出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是:“道德教育正面对着何种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理念的变革?道德教育所要发育的是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它要发扬的是什么样的人类精神?道德教育从目的、任务到内容、方法所要体现的是什么样的理念,可以说离开了人,离开了关于人学理念的思想,我们也就无从去解决道德教育中这些根本性的问题。”[4] 2建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