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响应面法优化秃疮花中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pdf
206—214 草业学垠 第21卷第4期
2012年8月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V01.21,No.4
响应面法优化秃疮花中生物碱提取
工艺及抑茵活性研究
赵强1,余四九1,王廷璞弘,袁毅君2
(1.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甘肃兰卅I730070;2.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摘要:以秃疮花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水平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并使用响应面法提取浓
缩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大肠埃希氏杆菌为研究对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秃疮花生物碱最佳提取工
艺条件为:液料比15mL/g、超声时间35rain、回流时间2.5h、乙醇浓度65%,在此工艺下秃疮花生物碱含量为
9.33%;其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0,0.15和
0.35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15,0.10和0.30mg/mL;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抑制效果
显著。表明响应面法对秃疮花生物碱提取工艺的优化比较合理。
关键词:响应面法;秃疮花;生物碱;抑菌
中图分类号:Q946.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2)04—0206—09
秃疮花(Dicranostigma
1300
m以上的高原、山坡、丘陵、路旁等处。在甘肃省陇南、天水、平凉等地的渭水流域、秦岭南北均有广泛的分
布。该植株味苦、涩,性凉,可入药,有抗炎、抑菌、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口]。研究表明,由于秃疮花含有多种
异喹啉类生物碱,所以其表现出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心]。将该生物碱临床用于结核病和窦道溃疡症,其总有效率
可达90%以上,还具有提高心肌细胞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受损肝细胞、抗溶血等药理学活性,且安全无毒
副作用‘3。6I。
近年来,学者对秃疮花的研究日渐深入。陈荃等口1采取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秃疮花营养器官进
行显微结构观察,进一步了解了其微观结构特点,为该植物的人工驯化和科学栽培提供了基础依据;赵强等[8]、王
廷璞等[93先后利用指纹识别和波层色谱检测技术,发现秃疮花中含有5种主要生物碱成分,其中异紫堇碱含量较
高;董晓宁等[1…、赵强等凹3将秃疮花经石英色谱柱层析的提取物,作用于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
现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对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刘大护等[1门利用普通硅胶柱色
谱对秃疮花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利用超导核磁共振等现代光谱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
的结构,从秃疮花中发现11个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2个萘菲啶类、1个吗啡烷类、4个阿扑菲类和4个普罗托品
类生物碱化合物;巩江等[12]对珍稀中药秃疮花进行了药学研究,发现秃疮花的生物碱在抗菌、抗肿瘤、肝保护等
方面有很强的药学活性,其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赵强等[1叼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异紫堇碱标
准品为对照,对秃疮花中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从而建立了秃疮花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检测方法,为该药材的
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李岩等[1妇利用国际通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新疆伊犁地区秃疮花基因条形码
及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序获得的rbcL和matK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539和700bp,用最大简约法
特征做了研究,发现其对Cd和Zn具有较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对Cu和Pb具有较弱的耐性和富集能力。
01—18
收稿日期:2011—11—24;改回日期:201z
2010
基金项目:2010年人社部出国留学人员基金项目“红茂草生物碱临床抗炎机制与毒理研究”和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GZK20)资
助。
作者简介:赵强(1982一),男,甘肃天水人,在读博士。E—mail:zhaoq2000@163.com
*通讯作者。Email:wangtp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