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6例临床分析.pdfVIP

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6例临床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年 【职业病】 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6例临床分析 樊春月。陈嘉斌,程樱,曹子文,曾子芳,吴奇峰 摘要:目的分析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 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发病;临 床表现有口腔、咽部、鼻腔及眼部刺激症状、溃疡或炎症表现,以及胸闷、气促、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 不同程度的肺、肝、肾、心多脏器损伤,以肺损伤最为严重,肺部感染为主要并发症;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 冲击治疗有效;6例患者均存活。结论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导致的中毒,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采取抗氧 化、抗纤维化等综合治疗措施,积极防治肺部感染,保护肝、肾和心功能是提高此类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关键词:吸入;百草枯;中毒:临床特点肺 百草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量最大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生产或使用不当可经消 m螂2~3 化道、呼吸道吸入及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一般认为口服原液10-20 g即可致死fl】’死亡率 为30%~50%p。近年国内外百草枯中毒病例有所增加,但文献报道大多为口服中毒,本院于2012年8 月收治1起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中毒事故的6病例,本文对该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 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 l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以本院2012年收治的l起经呼吸道吸入兼有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事故的6例病例为研 究对象。患者均在惠州某公司为农场喷洒农药除草,所用的百草枯为水剂,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200 g/L。 接触时问共2d,其中,2012年8月2日上午,使用量为50斤水+300mJ百草枯原液,共使用10瓶(每 530 ml 瓶约2 m1);下午为50斤水+350ml百草枯原液,共使用lO瓶;8月3日全日均为50斤水+400 百草枯原液。共使用20瓶。工作时患者均穿长袖衣裤、胶鞋.3例戴口罩,均无佩戴如护目镜及手套等 健康,无心、肺、肝和肾等疾患,均有呼吸道及皮肤吸收百草枯病史,其中2例因喷洒农药时有少许百 草枯溶液渗漏致皮肤有较大量接触。 1.2方法对6例患者性别、年龄、工种、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现场职业卫 生调查及流行病学资料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患者喷洒所用的农药原液及患者尿、血中百草枯 的定性分析(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测定均由本院毒物化学分析室进行。患者均采用西门子SOMATOM ‘ Emotion 16层面CT机行常规胸部扫描。 1.3临床分度有关百草枯中毒的临床分型,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参照文献【3卅,按以下标准 将百草枯中毒分为:①轻度中毒指局部接触或摄入量20 m班g,无重要脏器损害或仅有轻微损害者;② 重度中毒指百草枯摄入量20~40 mg/kg,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数天至数周后出现肺纤维化者,此类患 者多数2~3周内死亡;③急性爆发型指摄入量40 m酬kg,多脏器功能衰竭,数小时至数日内死亡者。 因本组患者以吸入中毒为主,无法估计摄入量,只能按照病情综合分析进行分型,6例均归为轻度中毒。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i±J描 作者单位: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 作者简介:樊春月(197。7一)。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