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公文体制.xls
公文体制
姓氏
甲
春秋战国以前
【典】
典常。是记述的古代帝王法文书。
如《尚书》中的《尧典》、《舜典》。
【谟】
臣下为君主就国家大事进行策划谋议的文件。
如《尚书》中的《大禹谟》、《皋陶谟》。
【训】
是国君教导臣下的文辞。
始见于《尚书·盘庚》:“予告汝训汝”。孔安国《尚书序》解释曰:“教导之文曰训”。有时以下戒上也可用训,如伊尹对太甲所云,也称《伊训》。
【诰】
教告众民,昭告诸候,禁戒、受命之辞。
如《尚书》有《汤浩》、《大诰》、《酒诰》
汉唐时代还偶尔使用,宋代则用为授予官职的文书。
【誓】
宣誓文辞,如出师告祭天地,登坛誓师和征讨敌人的檄文。
《尚书》有《甘誓》、《汤誓》、《牧誓》。
【命】
是命官之辞,大曰命,小曰令。
王言同称命,有的用以命官,如《尚书》中的《说命》;
有的用以封爵,如《尚书》中的《微子之命、《蔡仲之命》;
有的用以饬职,如《尚书·毕命》;
有的用以赏赐,如《尚书·文候之命》。
秦并天下,改命为制。
【令】
小于命,始见于《尚书·同命》:“发号施令”。上古只有帝王对臣下的言词称为令。
秦代以后王太子诸候王对下属都称为令。
【教】
始见于《尚书·尧典》“敬敷五教”,韦昭《国语》注:“五教,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秦制,王候所下达的文书称为教,大臣也可以使用。
汉代薛宣以条教著称,《汉书》曾录存其《下贼曹橼教》是一篇体贴下属的教令。
隋代公候封郡县者,亦用教。
【方】
用木板写的文书。《仪礼·聘礼》篇:“不及百名书于言”。如果写在竹简上,就称为方策。《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又作方册。
周代以后不用。
【简】
竹片做的文书,孔颖达说:“简之所容,一行字耳。”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可尽者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书之于册。古代又以“简书”为军事上紧急求救的文书。
【契】
券据,这是公文中最早的一种,从象形文字“丰”开始,一根竹片上刻了许多道,用以记事立信。周代用作讼狱的判词,后来发展为两件文书用同一内容分刻期旁,合起来方完善。这是后世契据的前身。
周代券据又有名傅别的,意谓傅(附)着约束于文书,分别为两。
【判】
《说文》刀部,释为“分”。意指一札判分为二。据《周礼·秋官朝士》:“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郑注:“判半分而合者,故书判为辨”。根据以上解释,则“判”为一种古代有证明书、介绍信的作用。
与唐宋时代的书判名同而用途实异。
【符】
征信的文书,《周礼·地官》:“门关用符节”。一般是用竹子做的,故从“竹”部,汉朝有“竹使符”、“铜虎符”。古代“合符以发征”,同时也必须验看附送的文书,作为事实的说明。所以《释名》说:“符,付也,书所致敕命于上,付使传引之也。”
到了魏晋时代,就直接把所附的文书称为符了。
唐朝作为下行文书的一种,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都用符。
宋以后废除。
【玺书】
帝五诏敕的别名。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铃以玺,所以称为玺书。
《左传》襄人二十九年:“公还,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秦始皇以玺书赐太子抚苏。
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中说,汉初有三玺,天子用玉玺以封,故曰玺书。文帝元年,尝赐南越尉赵陀玺书。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其为用,或以告谕,或以答报,或以奖劳,或以责让,而其体则以委曲恳到、能尽褒警饬之意为工。“后世即以为诏书之别名。
唐时还间或有玺书的名称,五代以后绝不复见。
【上书】
战国以前臣下奏谏陈词,都用上书的名称。古代“言笔未分”之时,不分君臣,互相来往都用书。
秦虽改书为奏,但因为离古代还不太远,所以仍然有人用书。
唐代偶尔用“书”作为外交文书的一种。唐代以后就很少使用。
【檄】
军事文书。
最早出现在史籍的是《史记》载张仪为檄告楚相。这种文书文辞讲究夸饰,《文心雕龙》说:“檄者,徼也。宣露于外,檄然明白也。……摇奸宄之胆,订信慎之心,使百尺之冲,摧折于咫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者也。”又,汉高祖“以羽檄征天下兵”,把羽毛插在檄文上,表示十万火急,又称“羽书”。
以汉代,檄文有六种用处:
(一)讨敌,如陈琳作讨曹操的檄文;
(二)威敌,向外邦显示本朝威德;
(三)征召,征发调遣臣民;
(四)晓谕,以人民所重要告示事项;
(五)辟吏,拔擢委任下属;
(六)檄迎,迎接莅临的上司官员。
【移书】
春秋时的官吏通书函往来,称为遗书。如《左传》成公七年,巫臣自晋遗楚子重子反书。又称为贻书,后转作移书,如没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
魏晋以后称为移。
唐用于诸司自相质问,名称不一,故总名公移以概括。
清朝用于武营往来和州4县相交涉公事。
秦代
【制】
古代王言为命,秦始皇改命为制。
汉代制度:帝命有四,其二日制书。
唐朝用于赏罚、大除授、改革旧政、宽赦降虏。
宋朝专用于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三袋麦子 说课稿.doc
- 三语(下)第八单元教案修改高自力.doc
- 三语下3单元备课.doc
- 三语下修改教案.doc
- 三语下第三单元教案.doc
- 三语下第三单元第11课备课和导学案.doc
- 三语下第八单元备课.doc
- 三语文百花园-梁秀英.doc
- 三阶段培训标准.xls
- 三顾茅庐是精心导演的一出戏.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