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降温对枇杷果实贮藏生理指标的影响初探.pdfVIP

程序降温对枇杷果实贮藏生理指标的影响初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程序降温对枇杷果实贮藏生理指标的影响初探 陈栋1,李靖1,谢红江1,孙淑霞1,涂美艳1,江国良h’,陈昆 松2,张波2 (I.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66;2.浙江大学果实分子生理与生物技术实验室,浙 江杭州310029) 摘要t‘大五星’枇杷果实在LTC与直接OC贮藏两种方式下,出库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 结果表明:LTC贮藏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原果胶食量较直接OC贮藏高,在fIj库后第3d后显著 高于对照,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两者均呈现下降趋势,但LTC贮藏方式下降速度较慢;LTC贮 藏果实可溶性果胶含量、相对导电牢较直接OC贮藏低,且下降速度慢;LTC贮藏后果实SOD、POD 活性较直接0℃贮藏高,有利于防止枇杷果实氧化而延迟衰老,从而延长枇杷果实货架期。 关键词:程序降温;枇杷果实;贮藏生理;影响 温度是果品贮藏环境中的重要冈素,一般认为低温利于果品贮藏,低温可降低果品采后 的呼吸作用,有利于保持生理代谢及营养物质的相对稳定。但并非温度越低越好,一般生长 在高温多湿环境中的果品,如枇杷,由于形成了对低温的敏感性,在低温环境中容易造成代 谢失调和细胞伤害,出库后枇杷果实在常温条件下容易加速枇杷果实衰老进程,导致枇杷果 实耐藏性下降和货架期缩短,造成严重腐烂和品质劣变,限制了低温技术在枇杷贮藏保鲜中 的应用(孙秀兰,2006)。本试验拟采用一种可以增强果实组织低温忍耐性的程序降温(LTc) 贮藏技术,检测果实出库后的贮藏生理指标,探索枇杷果实在程序降温贮藏方式下的贮藏代 谢机理和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枇杷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减轻冷害程度及出库后在 常温条件下延迟衰老进程的程序降温贮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为成熟度一致、无机械伤、正常成熟(未使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大五星’果实。 1.2试验方法 1.2.1贮藏方式: 枇杷果实程序降温(LTC)贮藏:选成熟度一致、无机械损伤的枇杷果实,先在锻炼温 度(5C)下锻炼6d,然后在冷害温度(0℃)下贮藏。 O℃对照贮藏(CK):选成熟度一致、无机械损伤的枇杷果实,直接在冷害温度(O℃) 下贮藏。 即冷库I,冷库II,预设温度:冷库I为5℃,冷库II为O℃。 枇杷果实在冷库I贮藏(即LTC贮藏)步骤:果实采收当天,750kg(总量的3/4)放 d 入冷库I,预贮6d:果实采收后的第7d,转入冷库II贮藏(温度为0℃);果实贮藏40 d。 和55d后,分别将一半果实转到20℃货架贮藏3 枇杷果实在冷库II贮藏(即0℃对照贮藏)步骤:果实采收当天,250kg放入冷库II 贮藏;果实贮藏40d和55d后,分别将一半果实转剑20℃货架贮藏3d。入库前一周用消 毒液(596次氯酸钠)对冷库和周转箱进行消毒,消毒后进行通风;使用塑料周转箱(尺度如 长47cm,宽35.5cm,高12.5cm),放置3—4层果实;使川聚乙烯薄膜(O.25姗左右厚 度)打孔覆盖周转箱,保持冷库相对湿度在85%以上:定期测定备贮藏指标。 1.3指标检测 主要检测以下指标:可溶性糖含鼍、相对电导率、原果胶含量、可溶性果胶含量、SOD (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POD活性(过氧化物酶)等。 基仓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枇杷科研专项(201003073)。 作者简介。陈栋(1976.),男。四川省平丹县人,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硕士.主要从事果树育种与栽培 技术研究。E-mail,曼hcndon91976@YahQQ.com.cn.一 通讯作者:E-maih蛐22@bQ衄西i:£Qm 可溶性糖含量:葸酮比色法(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2003);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外渗电导法测定(刘祖棋,1994); 原果胶含量、可溶性果胶含量:咔唑比色法(大连轻工业学院,199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比色法(熊庆娥,2001):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