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 C 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用共混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究
金维华卢世刚刘人敏颜广炅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矿冶所,北京,100088)
一、 前言:
锂离子电池自1990年问世以来发展迅速。近年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国际上竞
相研究及开发的热点“1。美国Bellcore公司公开了一种新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1,用于
发展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方法是用PVDF—HFP加上一定量的增塑剂溶于有机溶剂,制成
薄膜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增塑剂造孑L。该方法步骤较繁杂,影响电池的实用化进程。为
了简化工艺,我们进行了新的尝试。在PVDF—HFP中掺入聚烯烃类高分子聚合物,不加
增塑剂,舍弃抽提步骤,制成共混聚合物电解质膜。并对此种膜的吸液性、电导率等进
行了研究,将其与Bellcore公司方法制得的电解质膜进行了比较。最终认为此种共混
电解质膜与原方法制得的膜相比虽然在吸液性方面稍差,但电导率与工艺实用性方面仍
具有一定优点,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二、 实验部分:
1. 共混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
将一定配比的偏氟乙烯一六氟丙烯共聚物与聚烯烃类高分子聚合物粉末溶解在一
定量的丙酮中,加入一定量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充分搅拌均匀,采用流延法形成聚合
物电解质膜。待薄膜干燥后将成品膜放入干燥器中保存。
2. 聚合物电解质膜吸液量的测定:
氛中,浸入电解液中1小时,取出,再用分析天平称重,测得电解质膜吸液量。将膜密
封在袋中,置于干燥器中存放,每隔10天称重一次,以测试膜吸液保持性能。
3. 聚合物电解质膜交流阻抗的测定”1:
将样品夹在两片铜电极之间,用交流阻抗仪测定样品的交流阻抗图谱。频率范围为
iHz~10
5Hz。由交流阻抗图谱中尾线与实轴的交点,得到聚合物电解质的本体电阻,由
(1)式,计算得到该电解质膜的电导率。
口=d/(Rb·S) (1】
式中:o一离子导电率,S/cm;d-膜厚,cm;
Rb一电解质的本体电阻,Q;S一电极面积,cm2
三、 结果与讨论:
1.共混电解质膜吸液量的研究
l一1.不同配比电解质膜吸液量的比较:
制成电解质膜,测得不同吸液量数据(表一)。
表一、不同配比共混电解质膜的吸液量比较
由表一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聚烯烃高分子聚合物的加入量的增加,膜吸液量逐步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 C 锂离子电池
增加。而且聚烯烃加入量由20%增加到30%时,吸液量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l 2. 不同配比电解质膜吸液保持性能的比较:
仍选取上述五种配比的共混电解质膜,测得0·i00天的吸液保持性能如图1所示。
由图中可以看出,在0—3
0天时间内,电解质膜含液量降低得较快,且聚烯烃加入量多
的失液速度大于加入量少的;在30天后,电解质膜含液量保持较平稳状态,但聚烯烃
高分子聚合物加入量,3o%的膜吸液量仍保持在较高状态。
图1.不同配比混合聚合物电解质膜吸液量保持率比较
2.共混电解质膜电导率的研究:
测定了上述五种配比的共混电解质膜的电导率。图2是电导率与聚烯烃高分子聚合
物加入量的关系。由图2可明显看出,随聚烯烃加入量的增加,电导率随之增大。在加
达到10一。这与吸液量的增加趋势是一致的。
78.0。。0EE。0‘4
|。6.0。08-。.04
4。,0。Q2-。04
i
口2。。E。‘
:.。OOE.-:O
图2.电导率与聚烯烃加入量的关系
3.共混电解质膜与Bellcore方法制得的电解质膜性能比较:
相比,吸液量有差距,但电导率较高,并且工艺方法相对简单,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表2.两种电解质膜性能比较
堕鎏擅查!重!翌! 皇是奎!墨生婴!
PVDF—HFP/聚烯烃=6:4 78.3 7.45×104
PVDF—HFP(Bellc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慢脉冲快速充电方法与充电性能的研究.pdf
- 基于纳米银与溶胶-凝胶技术修饰的DNA传感器研究.pdf
- 麦冬的研究与展望.pdf
- 快淬Nd-%2c11-Fe-%2c72-Co-%2c8-V-%2c1.5-B-%2c7.5-合金地研究.pdf
- 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性粒细胞吞噬氧化功能地研究.pdf
- 光催化水处理技术放大过程地研究.pdf
- 利用SSR标记构建江西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库地研究.pdf
- 介孔氧化铝分子筛的合成和催化性能的研究.pdf
- 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反应B-%2c2-O-%2c3-%2fTiO-%2c2--ZrO-%2c2-催化剂地研究.pdf
- 基于教育传播媒体地研究——教育传播媒体作用的最佳发挥.pdf
最近下载
- CAAI城市道路识别赛道技术报告暨深度学习智能车技术报告.pdf VIP
- (初稿)电动车交通事故发生原因调查报告 2200字.docx
- 2025年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1年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与表格模板.docx VIP
-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课件.pptx VIP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考试习题答案.pdf VIP
- 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新)(2020年整理).pptx VIP
- 2025年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