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医案》析(续四).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篇:《针灸人成》研究文集 ’ 我们这一代针灸医生的手中将为憾事。 至于“五痫”之辨,后世医家有不同观点,如《古今医鉴·五痫》载“夫痫者有五等而类五 畜,以应五脏。……治之不须分五,俱宜豁痰顺气,清火平肝。”且五痫各自的病机在文献中亦少 有记载,故是否如杨氏所言“须分五痫”亦有待考证。(未完待续) -、 《针灸大成·医案》析(续四) 张晨光尚景盛李永方 指导:郑蕙田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 关键词中医药学文献杨继洲医案 [原文]壬申岁,大尹夏梅源公,行次至蛾眉庵寓,患伤寒,同寅诸公,迎视六脉微细,阳症 得阴脉。经云,阳脉见于阴经,其生也可知:阴脉见于阳经,其死也可许。予居玉河坊,正值考绩, 不暇往返之劳,若辞而不治,此公在远方客邸,且?政清苦,予甚恻之。先与柴胡加减之剂,少效, 其脉尚未合症,予竭精殚思,又易别药,更针内关、六脉转阳矣。遂次第进以汤散而愈。后转升户 部,今为正郎。 [按]脉症不合有顺逆之分,“阳脉见于阴经”即阳脉见于伤寒阴经之病,“其生也可知”, 为J顷:反之阴脉见于阳经之病,为逆。本案“阳症得阴脉”当属后者,虽未述及病者症状,但据杨 氏先与柴胡加减之剂,以方测证,可知其为少阳证。少阳证当见弦脉,而今六脉微细,为邪盛正衰, 邪气内陷厥阴之象。故仅以柴胡加减之剂难驱入里之邪外达,故脉尚未合症。内关为手厥阴之络 穴,~穴通两经,针之使内陷厥阴之邪气还出少阳,故六脉转阳。杨氏此穴之用实为精妙! [原文]壬戌岁,吏部许敬庵公,寓灵济宫,患腰痛之甚。同乡董龙山公推予视之。诊其脉, 尺部沉数有力。然男子尺脉固宜沉实,但带数有力,是湿热所致,有余之疾也。医作不足治之,则 非矣。性畏针,遂以手指于肾俞穴行补泻之法,痛稍减,空一15、,再与除湿行气之剂,一服而安。公日: 手法代针,已觉痛减,何乃再服渗利之药乎?予日:针能劫病,公性畏针,故不得已。而用手指之法, 岂能驱除其病根,不过暂减其痛而已。若欲全可,须针肾俞穴,今既不针,是用渗利之剂也。岂不 闻前贤云:腰乃肾之府,一身之大关节。脉沉数者,多是湿热壅滞,须宜渗利之,不可用补剂。今人 不分虚实,一概误用,多致绵缠,痛疼不休。大抵喜补恶攻,人之恒情也。邪湿去而新血生,此非攻 中有补存焉者乎? [按]本案为腰痛,腰痛本为常见病,但杨氏特意强调本案的治疗具有特殊性,提示治疗方 案要因人制宜,治疗手段要全面。案中病例畏针,故用手指点按肾俞穴,施泻法,再内服汤药,一服 而安。由此可见,杨氏是采用指针法结合内服中药而取效的。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要医疗技术精益 求精,不能围步自封。 .另外,本案对于腰痛的辨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腰痛的病机有多种,肾虚腰痛只是腰痛的一 种让犁,湿热腰痛临床也不少见,区别尺脉是否沉数,舌苔是否黄腻是诊断湿热腰痛的依据之~: l34 附篇:《针灸火成》研究文集 ‘ 治疗上应清热利湿,寓补于攻。 [原文]壬申岁,行人虞绍东翁,患膈气之疾,形体赢瘦,药饵难愈。召予视之,六脉沉涩,须 取膻中,以调和其膈,再取气海,以保养其源,而元气充实,脉息自盛矣。后择时针上穴,行六阴之 数,下穴行九阳之数,各灸七壮,遂全愈。今任扬州府太守。庚辰过扬,复见形体丰厚。 [按]膈气一病首见于《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气鬲之为病,胸肋逆满,咽塞,胸膈不通, 噫闻食臭。”多因寒温失节,忧患不时,饮食乖宜而致,乃阴阳拒隔,胸膈痞塞而为病。今虞绍东 翁形体赢瘦,六脉沉中见涩,可知此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元气虚衰,宗气涩滞而成。故治当攻补兼 施,标本同治。杨氏取“气会”膻中,乃宗气积聚之海,行“六阴之数”——泻法,以行气开滞而 治其标:取气海,为元气生发之海,行“九阳之数”——补法,培补元气以治其本:并各灸七壮以温 行经气。元气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