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语文答案.doc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语文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语文答案.doc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2.A 3.C 4.B 5.(1)入则无法家拂士 (2)黑云压城城欲摧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6.(1)示例一:想与苏东坡相约夜游承天寺? 示例二:想与格列佛一起游历小人国(作者名1分,作品中提及的地点1分,两者分别评分。)? (2)示例一:想跟随竺可桢先生去解读那复杂多变的大自然的语言? 示例二:想追随闻一多先生去聆听他那响彻寰宇的最后一次演讲(作者名1分,事情中含有作品名称1分,两者分别评分。) 7. 跳绳(绳上跳舞)(2分) 踢毬(球)(2分) 当时社会在选拔、任用人才上的荒谬,从而揭示了官场黑暗与腐败。(2分) 8.(1)标语①示例:家是人生旅途的驿站 标语②示例:家是挡风避雨的港湾(符合题目要求即可,2分) (2)示例①。我赞成“不准在外面过夜”的家规。因为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这一家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个好习惯可以促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示例②:我反对“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的家规。因为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孩子是生命的个体,生命需要善待,更需要尊重,好的教育首先是尊重人的教育,要尊重人的个性,喜好和选择。(任选一条,言之有理即可。内容正确占3分,语言通顺占1分,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幸福着的苏东坡》 9.(1)这句话运用了反语修辞,看似贬损苏轼,实际上是褒扬苏轼的洒脱无羁和对宦海浮沉的淡然,是对苏轼旷达情怀的敬仰。 (2)这句话运用了借代修辞,用“张怀民”借指“心灵对接的知音、知己”,且语言上化用古诗文,以此来表达在现代交往中对心灵契合的知己的渴盼,同时也为后文的主题表达打下伏笔。 10.本文在写作上采用了分总(或总分总)结构,作者先从苏轼的作品入文,依次解读苏轼的旷达和天真,最后归结出苏轼的生活状态——幸福。结构紧凑,疏而不漏,内容呼应,凸显了主题。 11.(1)善用排比修辞,在第四、六、八段尤为明显,一连串的排比问句,增强了语言气势,强化了作者的情感。 (2)巧妙化用古诗文,如“沉舟侧畔千帆过,……争渡,惊起人心里那一滩鸥鹭,乱飞度。”“她懂得用……红巾翠袖,去搵东坡眼角的余泪。”“过尽千帆皆不是……”,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韵味。 (任意谈出一点即可) 12.要点:1.以“旷达”和“天真”为核心突出苏东坡贬谪黄州的生活状态,表达对苏东坡洒脱无羁、淡然旷达的敬仰。2.以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生活状态,反观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否定现代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与浮躁,对纯净情感交流和追寻心灵契合如一的知己的强烈渴盼。(大意相近即可) (二)《书外功夫》 13.要当好一个书法家必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抒万般情和拓万丈胸。”(或要当好一个书法家,书外功夫少不了。) 14.举例论证(1分)和对比论证(1分)。举了诸葛亮和秦桧的例子,有力的论证了人品是立足于书坛的必备条件。(1分) 15. 例一:周瑜心胸狭隘,他不肯诸葛亮胜于他,百般暗算,最后被诸葛亮三气吐血而死。 例二:庞涓他不愿孙膑胜于他,施加毒手,最后兵败身亡。 例三:王伦不宽容林冲和其他好汉,最终遭杀身之祸。(2分) 16. 例一:读书可以开拓眼界,通过别人的眼睛去看世界,通过与作者的交流去感受古今中外。 例二: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三.古诗文阅读。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17.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甲文)? ②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乙文)? 18.(1)比 (2)受蒙蔽 (3)是:这样 (4)怎么 19.(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他)每每在朝廷上与我谏诤,侮辱我,使我不自在。(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共4分) 20.共同点:启发,诱导委婉劝谏,有针对性,使人容易接受。(2分) 21.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二)《关雎》 22.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3.第一问: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第二问: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四.作文。 24.评分标准 内容 语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