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3.doc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3.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地域联系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人类地域联系 二.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 铁路选线的主要区位因素 2. 港口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3. 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 4. 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二)难点 信息高速公路 三. 复习要点 (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 1. 交通运输: (1)作用: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2)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3)合适的方式:合理运输(过远、重复、对流、运量不当);综合运输 (4)发展:联合运输;提高效率(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 (5)世界性运输:“亚欧大陆桥”两条(Ⅱ重要:连云港——鹿特丹);四条航海线(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巴拿马、北太平洋);世界航空港 2. 邮电通信 (1)邮政通信 ① 任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 ② 特点:点多、线长、面广。 ③ 网络组成:邮局邮路 ④ 与环境的关系,常受台风、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2)电信通信 ① 任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文字、符号、图象、语言。 ② 网络组成: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 ③ 与环境关系:常受地形、气候影响。 3. 商业: (1)概念: ① 狭义: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 ② 广义: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和服务业的行业。 (2)商业活动主要环节:收购、储存、调运、销售。 (二)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1. 铁路建设 (1)发展铁路运输的意义和作用 经济: ① 能够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 ② 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社会: ③ 加强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 ④ 促进文化、科技交流。保证国家政治统一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2)影响铁路区位的 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保障性因素:科技 限制性因素:自然条件 (3)影响铁路区位的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 ① 社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网 1 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 2 活跃整个路网。 ② 经济意义: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农副产品、矿产、旅游 ③ 政治意义: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④ 先进科技是保证——经过崇山峻岭、大江大河 2. 公路建设区位因素: (1)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少走耕地。 (2)社会经济条件:经过居民点 (3)国道、省道构成公路网: ① 国道:是国家的干线公路,以直达运输为主。 ② 省道:是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 3. 航道的建设: (1)航道是水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河航道网组成: ① 天然水系的航道。 ② 运河。 (三)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1. 作用: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 2. 类型:港航空港、车站。 3. 港口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水域条件(航行、停泊)、陆域条件(筑港)。 (2)经济因素:腹地、客货流量 (3)社会因素:大城市附近、技术。 4. 上海港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① 水域条件:长江、黄埔江、江宽水深为港口提供淡水。保证港船舶的航道和抛锚的空间。 不足:淤塞航道 ② 陆域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为港口设备、建筑、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2)经济因素 ① 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四川、重庆、华中、华东) ② 客货流量大。 (3)社会因素:以上海市为依托 总结:既要考虑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又要考虑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 5. 车站的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客货流量。 (2)社会因素:铁路、公路的干线沿线。 6. 航空港(机场)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 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② 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 ③ 气候,晴朗少雾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与城市的距离取决于城市用地(周围不能有高楼,不能有居民区、医院、学校、商务区等)交通联系、环境。 (四)城市交通运输 1. 特点: (1)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2)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及数量经济变化。 (3)行人、车辆相互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 (4)道路设施、管理设施多,占用城市面积和空间大。 2. 城市道路网: (1)形成条件: ① 自然条件 ② 历史条件 ③ 建设条件 (2)布局原则: ① 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② 节约用地。 ③ 合理利用地形条件。 ④ 合理利用水文条件。 ⑤ 保护环境。 3. 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1)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① 交通线路拥堵 ② 交通环境污染 (2)解决措施: ① 技术措施——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使用无铅汽油,安装净化装置等。 ② 生物措施——绿化、美化交通道路、种树、种草、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