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地域联系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人类地域联系
二.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 铁路选线的主要区位因素
2. 港口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3. 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
4. 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二)难点
信息高速公路
三. 复习要点
(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
1. 交通运输:
(1)作用: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2)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3)合适的方式:合理运输(过远、重复、对流、运量不当);综合运输
(4)发展:联合运输;提高效率(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
(5)世界性运输:“亚欧大陆桥”两条(Ⅱ重要:连云港——鹿特丹);四条航海线(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巴拿马、北太平洋);世界航空港
2. 邮电通信
(1)邮政通信
① 任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
② 特点:点多、线长、面广。
③ 网络组成:邮局邮路
④ 与环境的关系,常受台风、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2)电信通信
① 任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文字、符号、图象、语言。
② 网络组成: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
③ 与环境关系:常受地形、气候影响。
3. 商业:
(1)概念:
① 狭义: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
② 广义: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和服务业的行业。
(2)商业活动主要环节:收购、储存、调运、销售。
(二)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1. 铁路建设
(1)发展铁路运输的意义和作用
经济:
① 能够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
② 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社会:
③ 加强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
④ 促进文化、科技交流。保证国家政治统一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2)影响铁路区位的
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保障性因素:科技
限制性因素:自然条件
(3)影响铁路区位的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
① 社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网
1 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
2 活跃整个路网。
② 经济意义: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农副产品、矿产、旅游
③ 政治意义: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④ 先进科技是保证——经过崇山峻岭、大江大河
2. 公路建设区位因素:
(1)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少走耕地。
(2)社会经济条件:经过居民点
(3)国道、省道构成公路网:
① 国道:是国家的干线公路,以直达运输为主。
② 省道:是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
3. 航道的建设:
(1)航道是水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河航道网组成:
① 天然水系的航道。
② 运河。
(三)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1. 作用: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
2. 类型:港航空港、车站。
3. 港口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水域条件(航行、停泊)、陆域条件(筑港)。
(2)经济因素:腹地、客货流量
(3)社会因素:大城市附近、技术。
4. 上海港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① 水域条件:长江、黄埔江、江宽水深为港口提供淡水。保证港船舶的航道和抛锚的空间。
不足:淤塞航道
② 陆域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为港口设备、建筑、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2)经济因素
① 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四川、重庆、华中、华东)
② 客货流量大。
(3)社会因素:以上海市为依托
总结:既要考虑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又要考虑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
5. 车站的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客货流量。
(2)社会因素:铁路、公路的干线沿线。
6. 航空港(机场)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 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② 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
③ 气候,晴朗少雾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与城市的距离取决于城市用地(周围不能有高楼,不能有居民区、医院、学校、商务区等)交通联系、环境。
(四)城市交通运输
1. 特点:
(1)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2)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及数量经济变化。
(3)行人、车辆相互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
(4)道路设施、管理设施多,占用城市面积和空间大。
2. 城市道路网:
(1)形成条件:
① 自然条件
② 历史条件
③ 建设条件
(2)布局原则:
① 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② 节约用地。
③ 合理利用地形条件。
④ 合理利用水文条件。
⑤ 保护环境。
3. 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1)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① 交通线路拥堵
② 交通环境污染
(2)解决措施:
① 技术措施——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使用无铅汽油,安装净化装置等。
② 生物措施——绿化、美化交通道路、种树、种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手册模板.docx
- DIN 5480中文版渐开线花键2006.pdf
- 江西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含答案).pdf VIP
- 国开电大《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pdf
- 2025年3月-7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度计划表+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学习计划表格.doc VIP
- 高尔夫、活动赛事流程.doc VIP
- 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监督75页PPT.ppt
-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沈建华习题答案.pdf
- 住建部检查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表.pdf
- 2024年医学高级职称-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医学高级)考试历年(2018-2023)真题荟萃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