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现状与对策ji.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现状与对策 黄毅 说明:此文写于今年五一节前,至今金针菇市场价格走势基本上和我预计的相接近。此文已经投稿于《食用菌》杂志社,即将发表。为了使网友能够先睹为快,分次节录于本栏目。我希望大家各自发表高见,讨论,讨论,提高认识。 也希望看帖的同志能够送我几秒钟,写个《学习》《收获》《顶》什么的,说实在的 我老人不是要你捧场什么的,对之我视如过眼烟云,我希望的是培养起大家对其他人发表的文章也跟帖的习惯,这也是对其他人的尊重,你说是吗? 摘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二十年来,经过起步,发展,快速发展三阶段,现已结束暴利,进入合理利润期,请谨慎投资,避免盲目扩张。提出: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开拓当地市场为主的建议。 一、金针菇工厂化发展的现况 食用菌周年工厂化栽培象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日产量从数百公斤家到25吨金针菇的企业全国大致有数百家,难以用准确数据统计。这些企业大多数落户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主要栽培品种: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海鲜菇)、白灵菇、蘑菇、鸡腿蘑等。 为什么适合进行工厂化栽培的菌类主要集中在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海鲜菇)、白灵菇等木生菌类以及蘑菇、鸡腿蘑等草腐生菌类呢?我们知道:选择进行工厂化栽培的菌类,最基础条件:是出菇同步性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设备周转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金针菇工厂化起源于日本,随后传到台湾地区和韩国,随着海峡两岸开放,1991年台资金针菇企业将技术密集型的瓶式栽培引入国内,先进入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番禹,与此同时,在福建的晋江、漳州地区在传统季节性栽培金针菇的基础上,也开始进行周年工厂化袋式栽培金针菇的尝试,取得成功。随后,近十来年,瓶栽和袋栽两种金针菇栽培模式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其速度惊人的。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起步(1990-1999年),发展(2000-2005年),快速发展(2006-至今) (一) 起步阶段(1990—1999) 1990年许家庭(福建晋江)、林光华、徐坚(福建漳州)等成为中国金针菇工厂化偿试性栽培的第一群人。1993年台湾黄先生在广东番禹开办第一家《和昌》金针菇瓶式栽培企业。1993年在北京有《冠荣》、《长寿》台资企业开张。1994年笔者和何丛林,詹位黎等在福建永泰县开始进行大规模袋式金针菇工厂化尝试性栽培。1998年台资在上海南汇区下沙设厂生产《玉山》金针菇,经过逐年扩张,现已达日产25吨规模,成为国内最大金针菇企业。1999年上海天橱菇业有限公司《天橱一号》产品问世。随后,还有珠海《绿阳》等内资企业陆续问世。 (二)发展阶段(2000-2005) 由于赚钱效应,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土地转让的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又有不少台资企业纷纷进入内陆,2001年开始进入发展期。先后有《薪传》、《禾茂》、《农禾》、《友茂》等台资企业进入上海,开办瓶式金针菇企业。不但引进资金,带来设备,经营管理的理念,还开拓了市场。此同时,袋式栽培也在发展之中。 2000年前后笔者在福州设计成功规范化金针菇厂房和配套袋式金针菇栽培技术,为此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2004年笔者虽已六甲,怀着解剖了“麻雀”,增长知识的心态,到在上海,租赁厂房,改造成金针菇生产专用房, 并进一步完善了袋式栽培模式,产品一度为上海袋式栽培第一名。近五年来,永泰栽培动者走出福建,将袋式栽培技术传播到各地。在黑龙江、沈阳、北京、廊坊、天津、武汉、长沙,合肥,南京,宝鸡,郑州、重庆等地都有永泰人设厂的身影,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些贡献。2006年开始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似雨后春笋在二,三级城市冒出来,进入快速发展期。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6—至今) 2005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仅在福州就有十余家金针菇企业,日产量达15吨。在福建大部分地级市,甚至有的县都有金针菇企业存在。在江苏投资近数百、—千万元大型企业,日的企业就有十余家,仅南京、连云港市就各有好几家。投资数千万从事金针菇瓶式栽培的企业也有四家(内资,台资)。全国北至黑龙江,南到云南楚雄,西至兰州、成都,都有金针菇袋式栽培企业,有的投资千万元。 全国目前金针菇日产量已接近400吨,笔者在08年在漳州亚洲食用菌论坛和山东梁山会议上做报告时,预测09年金针菇日产量为300吨,事隔半年,又飙升了几十吨,现还在不断地增加,如投资近十亿元的金针菇瓶式栽培企业在吉林长春已破土动工。 二、请谨慎投资 近年来,找笔者咨询的投资者各行各业都有。有地产商,机械,电镀,煤矿主,制衣,印染,制冷,电动机,外贸商,仪器商,运输、制砖等企业家,动辄投资额数百万,千万元也不在少数。08年下半年金针菇市场平均价格高于常年,加上国家对现代农业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诱发了不少投资者疯狂投资热情,即使在目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