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百卷读本(43)成才与智力素质.pdf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们对于智力这个词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看到,有时我 们能凭经验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实际上人们把智力作为一个日常概念 来使用,把智力高低当作聪敏、愚钝的同义语。 在科学上,智力这一概念一般是指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包括观察、记忆、 思维、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平时是看不到的,只有 当这种心理特性表现在活动上时,才能显露出来。 实际上智力是一种潜在的,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以脑的神 经活动为基础偏重于认识方面的潜在能力,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是一种潜在的智慧能量。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有巨大的智 慧潜能。就人脑的记忆储存量来讲,有人认为人脑的记忆储存量达 1012— 1015比特,比目前储存量为107比特的电子计算机高10万—1亿倍。有的专 家认为,人脑的信息储存量相当于5亿册书的信息。美国心理学家奥托则认 为,一般人只运用了其总体智慧的 4%;也有人认为有卓越成就的一些科学 家,他们所运用的智力,也不超过其全部智慧的 30%。有的心理学家指出, 如果人们迫使自己运用自己潜能的一半,人们就轻而易举地学会40—50种语 言,将一部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并顺利地完成十所大学的课程。 美国心理学家陆哥感叹道:“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连年的战争, 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 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自身的人类未被开发的巨大潜力。如此之多的现代人,其 生活中心竟只是生活的安全,食物的充足,以及电视和卡通片的感官刺激。 我等芸芸众生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或可以成为什么人;如此之多的 吾辈尚未经历足月的心理和社会的诞生,却已经衰老死亡。” 由此可见,人类智力的潜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那么对潜能的开发由什 么决定呢?许多人认为遗传因素是开发智力的内因,其外因则取决于环境和 教育。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利用。所以,人类对自己智力的开发也将是一个 挑战性的战争。 那么对于不同的人智力有否差异呢?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能思 维敏捷而反应灵敏,而有的人却迟钝、呆滞呢?汉高祖刘邦曾经召集大臣议 论自己能成大业的原因。有的人说那是陛下厚赏功臣的缘故;还有的说,那 是陛下功德无量。刘邦听了之后说: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 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 不如萧何。连百马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也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异是客观存 在的。 智力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人的身上,而且同一个人发展的不同时期, 不同能力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它的表现是:有些能力发展成熟的早, 有些能力则较迟。到了老年衰退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智力发展差异产生了既有智力开发得早的 “神童”,又有智力开发得晚 的 “大器晚成”,但更多的表现为中青年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年富力强的 黄金时代”,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而我们所谓的 “神童”,也就是智商IQ, 在130以上的超常儿童。这些智力超常的儿童在古今中外是屡见不鲜的。 但大量统计材料表明,一个人在中青年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为完善时 期。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名人都是在这个年龄期间做出成就的。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各方登台的指挥将帅年 龄是:曹操54岁,孙权、孔明均为27岁,周瑜34岁,鲁肃37岁。在国外, 爱迪生20岁取得第一项发明专利权;牛顿23岁发现万有引力;莱布尼兹20 在诺贝尔奖设立之后,以1901年至1979年31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 的301人统计表明,30岁至50岁之间是取得成果的最佳年龄。他们占获得 诺贝尔奖总人数的75%。 例如,居里夫人在31岁时就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和钋,马司尼 21 岁时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通讯实验,维恩 29岁提出热辐射定律,爱因斯坦 26岁提出光量子学说狭义相对论,杨振宁和李政道分别在34岁和30岁时, 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宙不守恒。这种例子列举不鲜。 一、智力与知识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知识看作永恒不变的真理,以为掌握知识越多,就智 力越高。只要分数高就是聪明,而成绩差就是低能儿,所以人们就十分注重 成绩而以学业考试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人们往往避开了认识 活动的主体,将知识作为一切的出发点。请看看我们的社会、父母从小就让 孩子 “读书”、报了英语班、钢琴班、数学班、绘画班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