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剖面描述和取样需要物品清单.doc

土壤剖面描述和取样需要物品清单.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剖面描述和取样需要物品清单.doc

土壤剖面描述标准配置和方法(2010版) 1 物品准备 定位:GPS; 剖面挖掘:大铁锹,尺子 描述剖面:米尺,10%盐酸,水,剖面刀2把,土壤标准色卡1本,描述表格; 取导水率土样:导水率环刀25个,导水率手柄一个,小铁锹,保鲜膜,容重环手柄1套,小环刀25个,锤子一个,标签纸,记号笔2支,记录本1个,笔,大塑料袋5个,自封袋。 2 田间土壤剖面观察 2.1 田间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挖掘 为准确评定某一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观察点的选择必须是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一般应选在“地”的中央,要避免选在田国、地角、渠道旁和粪堆上,点的位置应能代表该土壤所处的“地”的特点、排灌条件及土地利用状况。 剖面坑挖掘规格一般以一个人下去工作方便为宜。其坑长1.5~2米,宽1米,深1~1.5~2米(以需要而定)。 挖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面必须向阳和上下垂直。 (2)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在左右两边,回土时应底土在下,表土在上,不能打乱土层排列次序。 (3)坑的前方,即观察面上方不能堆土和踩踏,以免破坏土壤的自然状态。 (4)坑的后方挖成阶梯状,便于上下工作,并可节省土方。 2.2剖面形态特征描述和记载 剖面坑挖好后,首先对坑要进行修整,看是否符合要求,一个人下去工作是否方便。 (1)先用平口铁铣将观察面自上而下垂直修成自然状态,并用剖面刀从上而下挑出新鲜面。 (2) 根据剖面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的差异(颜色、质地、结构、松紧、根系分布状况等)划分出土层,并量出各土层的厚度,记入表格(附表)。 主要土壤发生层 土壤学上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土壤发生层,主要的发生层简述如下: (1)O层: 残落物层。在通气良好而又较干燥的条件下,植物残落物堆积的过程,有机物不能完全分解并在地表累积而形成。 (2)H层: 泥炭层。在长期水分饱和的条件下,湿生性植物残体在表面累积层,是泥炭形成过程作用下形成的发生层。 (3)A层: 淋溶层。在表土层中,有机质已腐殖质化,生物活动强烈,主要进行着淋溶过程,故称为淋溶层,物质的淋溶程度随水、热条件而异。 (4)E层: 灰化漂白层。在淋溶和机械淋洗的条件下,硅酸盐粘粒和铁、铝化合物的淋失,使抗风化力强的石英砂粒与粉粒相对富积,以较浅淡的颜色或灰白色而区别于A层。通常与灰化过程有关。 (5)B层: 淀积层。是淀积过程作用下的产物,与母质层有明显的区别。粘粒、铁、铝或腐殖质在此层淀积或累积。次生粘土矿物形成,具块状或棱柱状结构体,颜色变棕或棕红、红等。明显区别于母质层。 (6)C层: 母质层。指风化产物没有受到成土过程影响的层次,较上面土层紧实。 (7)R层: 母岩层。指最下部坚硬的岩石层。 此外还有一些过渡土层,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的性状,在观测中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AB层表示该层性状更接近A层,BA则表示该层发育更接近于B层。 水田土壤发生层 在人工耕作熟化的水田土壤中,由于特殊的水热条件和物质循环方式,形成了在人工作用下的发生土层。 (1)P层: 渗育层。水稻土中的耕作层。长期在水耕熟化和旱耕熟化交替进行的条件下,有机质累积增加,颜色变暗,在根孔和土壤裂隙中有棕黄色或棕红色锈斑。旱作季节呈小块状或团块状结构,水耕季节时结构多分散,颜色变深暗。 (2)W层: 潴育层。本层土壤处于干湿交替频繁,淋溶淀积作用活跃的条件下,土体形成棱块或棱柱状结构,裂隙间有大量锈纹锈斑淀积,深度发育时,土体颜色发生分化,剖面上多形成黄白交错的花斑。 (3)G层: 潜育层。在排水不良的条件下,土壤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下的还原条件,有机质在嫌气环境下分解缓慢,铁、铝氧化物被还原,土层呈蓝灰色或黑灰色,土块分散成糊状。 对主要发生层的修饰字母 在描述土壤发生层的发育特征时,常用下标字母来表示该发生层的主要性状。如Bt 表示该淀积层有明显的粘化现象,是一个粘化层。Btg 表示该层不仅有粘化现象,还进行氧化还原过程。用来修饰主要土壤发生层的小写字母及其含义如下: b: 埋藏或重迭土层。 c: 结核状物质积累。常与表明结核化学成分的字母连用,如Bck 表示碳酸钙结核淀积层。 g: 氧化还原过程所形成的土层,有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 h: 矿质土层中有机质的自然累积层,如Ah是在自然状态下未被人为耕作扰动的土层。 k: 碳酸盐的累积,与钙积过程有关。 m: 指被胶结、固结硬化的土层,常与胶结物的化学性质的字母连用。如Bmk 表示碳酸盐胶结的石灰结盘层。 n: 钠的累积,Btn表示碱化层。 p: 经耕作或其它措施扰动的土层。如Ap,表示耕作层。 q: 次生硅酸盐的聚积层,如Bmq表示B层已为硅酸盐胶结成硅化层。 r: 地下水引起的强还原作用产生兰灰色的潜育化过程。 s: 指铁、铝氧化物的累积层。 t: 粘粒聚积的土层。 w: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