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终端交互设计与制作.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码终端交互设计与制作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能够运用数字化的表现手段,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信息界面、数码终端为媒介,为用户创造和谐的交互方案和体验;熟悉新媒体发展现状,具备基于交互平台的数字内容设计以及数字体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信息设计的应用技能和方法,能够胜任界面设计师、互动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Web前端开发师等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人文和艺术素养与文化底蕴,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设计思维和设计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中英文进行项目开发文档的策划撰写,使用多媒体电脑进行方案的演示与讲解。 (3)培养具备基本的造型与审美能力,以及良好的艺术鉴赏力及艺术修养,能从专业视角观察、记录、思考、欣赏和评论,培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意识,具有传承、创新的能力。 (4)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和构架数字媒体产品的信息结构,设计总体框架、模块,确定交互功能、用户体验等设计方案,能运用艺术创意思维和艺术设计方法、技巧,对多媒体视觉元素进行整合,设计出符合客户与不同终端需求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数码产品。 (5)通过校企项目实践,了解行业前沿信息,团队合作,掌握开发流程,设计制作可交互式数字媒体产品。 (6)善于思考,敏锐捕捉时尚元素及设计思潮,尊重和推动多元文化的包容与互动,具有国际视野,具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主要课程 交互动画设计、界面艺术设计、Web前端设计、数字出版物设计、移动网络设计与研究、用户体验设计、屏幕版面设计和新媒体技术等。 对接院校 北京服装学院 合作企业 法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苹果公司、腾讯移动互联网设计中心、联想创新设计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 就业方向 本专业面向信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中外大型网络公司、传媒机构、出版社、广告设计公司、多媒体软件开发企业、科技公司、软件公司、电信研究院、教育培训机构、各大门户网站、宣传活动服务企业等从事互动设计、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网页设计、网页前端开发、数字出版物设计、移动前端设计、移动APP信息设计、网络视频和网络动画设计等岗位的工作。 国际合作 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日本、台湾以及香港等地知名院校建立稳定的教育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升学、游学、留学的国内外教育深造平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水平院校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访学修习。 教学条件 实训基地适应信息设计领域的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建设了认知、模拟和实习三维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理论—实训教学一体化。包括:可穿戴交互工作室、人机工学实训室、体感交互工作室、互动装置工作室、数字与交互媒体实训工作室、移动终端产品研发实训工作室、数字媒体出版物研发实训工作室等。 本专业拥有一个强有力的专兼职教师团队,专职教师8人,聘用企业专家教师8人,其中: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7人,技术专家2人,企业设计师3人,指导教师3人;同时还聘请国际知名新媒体专业资深教授和国际知名传媒企业设计师进行授课。 专业特色 (1)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数码终端交互设计)专业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 (2)专业形成了“产学一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工作室机制下“双轨交互并行”项目教学模式,按照职业教育规律,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3)依托传媒艺术设计国家级教学团队,组建了一支专业能力强,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4)政校企行联动互动,与腾讯移动互联网设计中心、苹果公司、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知名企业在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制作、实训基地建设、定向培养、认证培训、实习就业等方面全方位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高端平台。 (5)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校级、市级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行业各类艺术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连续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同时获得企业青睐,发挥着技术骨干作用。 (6)依托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传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与文化创意企业有效对接,培养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人。 中外课程交流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