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届冬运会论文汇编
中国冰雪文化发展的研究
焦春朱喜梅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l 中国冰雪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冰雪文化的产生背景“文化”一词在中国出现的很早,《周礼正义》卷三云:“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这是“文化”一词见于中国典籍的开始。所谓“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观”,实即《周易》中的“观光”之“观”。
《周易.观卦》云:“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观国之光,尚宾也”,这里的观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
旅游。东邻日本因滑冰和滑雪运动,早在隋唐时期就已被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所掌握。当时,居住在我
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以北、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中,曾出现过一种用于驰行的“竹马”,这种“竹
马”在冰上滑行速度快,也很省力。滑行的方法是人站在“竹马”上,手握一根曲棍,用力一撑就可以向
前滑行十几米。这种方法与最初的滑冰方法已有很大不同,它是在原始的滑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冰
上活动。关于滑雪,最早见于《隋}s》的记载,书中对1400多年前居住在人兴安岭地区的室韦人所盛行
的“骑木而行”活动进行了描述。这种“骑木而行”的形式,就是足踏类似于雪撬的木板,在冰雪中行走,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行进速度,而且可以防止陷入沟中。这种木板,一般长四尺、宽五寸,一左一右,
系在两脚上,在冰雪中疾行可以追得上奔马。这种利用装备在冰雪中滑行较原始的滑雪形式显然有很大
的进步,已基本具备后来滑雪运动的主要特征。宋代,冰雪运动更为兴盛。当时,盛行一种以人力牵拉
的冰上活动,即在木板上铺上一些垫褥之类的轻软暖和的物件,两三个人坐在上面,让一个人拉着在冰
上滑行,这就是最早的冰床,它是冰上滑行的一种独特形式。直到明清,有些有钱人家的子弟还在北京
的积水潭冰面上玩这种游戏。明代的冰雪活动,在北方少数民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明熹宗五年
(1625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曾经在太子河上主持过盛大的冰上运动会。在这次
运动会上,先进行了冰球表演,然后又进行了速度滑冰比赛。并规定,冠军赏银20两,亚军10两,这是
我国古代第一次冰上运动会。满清入主中原后,将他们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冰嬉也带入内地,其内容丰
富多彩,呈一代之盛。当时皇家每年冬天都要从各地挑选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人宫训练,于冬至至“三
九”在太液池上(现在北京的北海和中南海)表演。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的《冰嬉图》,
就是根据当时宫廷冰上表演的盛况而绘制的。从《冰嬉图》中,可以看出每人表演时要做各种动作:有
花样滑冰的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闹海、双飞燕、千斤坠等;有杂技滑冰的爬竿、翻杠子、飞叉、耍
刀、使棒、弄幡以及军训性质的溜冰射箭等动作。
2冰雪文化的渊源和发展
现仅以冰雪文化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一冰灯的产生与发展为例,探讨一下冰雪文化的渊源和发
展历程。冰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出现的历史较早,可以推溯到200年前。那时,松嫩平原上喂马的
农夫和松花江沿岸的渔民以及小市镇上的客栈,为了在寒风凛冽的冬夜坚持生产和招揽生意,常制作冰
灯为照明用具。当时制作的冰灯方法很简单,在靠桶壁的冰结到一定厚度时,即可用火加热,使冰坨离
桶。在中空的冰壳中,放入油灯或蜡烛,挂到户外照明,这种冰灯便不会被风雪扑灭了。后来,许多穷
苦人在新春佳节和上元之夜,因买不起灯笼,就制作冰灯,或放在自家门前;或钻孔穿绳让孩子提着玩
耍,以增加节日气氛。由于穷人制作使用,故这种冰灯缺乏文化记载。
一84—
墙报交流——社科教学类
“冰灯”一词的正式出现,是在清康熙年间,由山西诗人傅山在《冷云斋冰灯诗》中提出。此后冰
灯在许多地方,如新疆东北部的巴里坤、北京城的什刹海及吉林等地相继出现。然而制作规模最大、种
类最多、作工最精的当属东北地区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清时的冰灯造型已有了山原、楼阁、人物等内
容。但制做规模不大、使用工具比较简单、制做所需冰雪用量较少,只是冰灯进入社会生活的雏型阶段。
纵观历史,真正将这种湮没已久的冰雪文化复兴,并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得以快速发展,还
是近二三十年的事。1963年2月,位于高寒地区的哈尔滨人民创造了新中国第一次以冰雪艺术为内容
的冰灯游园会,之后,除因文化大革命中断12年外,每年都举办一次。随着举办届数的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大单元教学设计 .pdf VIP
-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上)熊海虹 课文翻译及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监理大纲光伏电站工程.pdf VIP
- GB_T 31497-2024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pdf VIP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 第二章 空气空间法律制度.pptx VIP
- 艺术概论全套配套课件孙丽华11 第二主题 话题7 文学漫步.ppt VIP
- 艺术概论全套配套课件孙丽华10 第二主题 话题6 舞之神韵.ppt VIP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艺术概论全套配套课件孙丽华9 第二主题 话题5 音乐之声.ppt VIP
- 《岳阳楼记》文言知识点梳理.doc VIP
文档评论(0)